就马文彬所做之事,他肯定很难再有活命的机会的。
到时候,这些东西少不了便要带进坟墓了。
停顿了片刻后,马文彬这才豁出去了,道:“你不是想知道真实情况吧,愿记录就记录吧,我马文彬这个知府是没在直沽做出些事情来,但却也足够名流史册的。”
堂堂知府做了马匪头目,即便是恶名,那也绝对是被世人所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么大的事情,哪怕马文彬说的纯粹是废话,那也有必要记录的。
秦锋抬手,书吏开始记录。
马文彬则也带着几分回忆,开了口,道:“马海生他有一点说的不错,我的功名的确是花了些钱的,但也不过是每次考前找个大儒为我针对性的做些补习罢了,之前我的童生屡次不第,并非因为我学业不行,只不过我的策论不能让考官满意而已。
年纪渐长,加之家父殷切期盼,而且当时我失手伤人,大哥为我定罪被处斩,我也认识了官身的重要,之后的应试不在自由发挥,自也就顺利高中了。
马海生其实乃为我的儿子,当时大哥被斩后没有子嗣顶门立户,在马海生刚生下来我便过继给了大哥,之后我组建飞虎后,本打算从我的其他儿子中找一个来掌管,只马海生非要我给他寻个营生,我才把他带了出来。
马海生没什么读书的天赋,留在乡里很难有大的成就,我的那几个儿子读书都不错,若去考个功名将来混的也不比我差,我自开始带马海生出来,就从没存过他以为的那个心思。
大哥不在了,这么多年马海生的教育一直都由我来负责,我是因把他过继给大哥存有愧疚,也是因他名义上是大哥的儿子,对他才多有宽纵,这才把他养成了狭隘自私的性格,是我错啊。”
若马海生重情重义,打死都不出卖他这个叔叔。
那他想拿到供状,不也就难了?
秦锋没接着马文彬的叹息,只问道:“在马海生供状方面,马知府可还有补充的?”
马文彬承认了马海生的供状,那马海生的供状也就更有效力。
“没有,我对他从未有过任何怀疑,所有的账目都是由他负责,我所知道的任何账目都是经由他汇报上来的,看在他提供了这么大一供状的份上,能给他个活命的机会就给他吧。”
这个事情,秦锋并不能保证。
更何况,此事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都由他一人所查,又不是马海生他们主动交代的,完全没必要为他说好话。
事情况一五一十报上去,至于朝廷如何决定那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之后,秦锋也没耽搁,当天晚上便派遣了人马进京汇报。
朱棣给他的旨意,剿灭直沽北平境内的马匪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还需巡视几地。
官员的清廉,百姓的民心,这都事关重要。
毕竟用不了多久,这里便将会是京畿重地了。
这里治安,官风上乘,将来迁都时的阻力才会小很多。
几日后,早朝。
朱高煦在云都山二次失利的消息抢先于已全部剿灭马匪之事传回应天府。
上次朱高煦在云都山损兵折将,朱棣只是口头斥责,那些文臣便已极为不满了。
朱高煦在云都山再次失利,那些文臣又怎会放过这个机会。
解缙与朱高煦尿不到一个壶里本就是人尽皆知的,在被朱高煦揍了一顿后,对朱高煦敌意更甚。
抓住任何机会,都在弹劾朱高煦。
说来,解缙能做了内阁首辅,在那文臣中也算佼佼者了,被朱高煦无缘无故揍了一顿。
脸面丢了不少,又怎会与朱高煦对付了。
“汉王殿下莽撞冒进,致使朝廷损兵折将,灭了朝廷威风,长了马匪威风,汉王殿下这个总兵官到底是否够格,还又待商榷。”
朱高煦身为总兵官,也就只打了个云都山,两次都没能拿下,的确得考虑一下,朱高煦是否有那个能力完成了。
把朱高熙派出去的目的并不简单,朱棣肯定是不想看着朱高煦这么灰溜溜的回来。
哪怕是要去云南就藩,那也得带着荣耀去。
朱棣脸色不好,不知是争对朱高煦,还是解缙那些文臣的。
朱棣不说话,解缙那些文臣坚持不懈举例相劝,完全没有罢休之势。
也就是朱棣脾气尽管差了些,却也并非不问青红皂白的昏君。
那些文臣再怎么惹朱棣不快,朱棣也不会把他们怎样。
要不然的话,自也不会有那些文臣这么吱吱歪歪了。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