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朱棣继位后,海禁政策有所松动,这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当然,郑和下西洋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主要是为了宣传大明的国力强盛,用以威服四方!
之后从明仁宗到明孝宗,都对海外贸易没什么兴趣,海禁政策得以强化,并在嘉靖朝达到顶峰,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倭患的缘故。
隆庆后,海禁政策又一度被废止,可以说起伏不定。
朱厚熜身俱后世人的眼光,明白海外贸易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别的不说,只要运作得当,每年就能给朝廷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收入。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大明朝每年的赋税翻一倍多!
放开海外贸易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倭患大规模的发生!
自明初,倭寇走私贸易,侵扰沿海便是已有之事,但真正形成对朝廷危害的还是嘉靖朝的倭患。
历史上,在嘉靖二年发生了着名的宁波争贡事件,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的贸易使团同时来大明开战贸易活动,但因勘合(可以简单理解为贸易许可证)的真伪发生争执,由于明使偏袒细川氏(这事是大明这边的锅,大内氏的勘合是真的,但由于细川氏的使者拿钱贿赂的明使,所以明使判定此次贸易由细川氏来做,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利润非常大,当时的大内氏有些落魄,全家上下就指望着这趟贸易才能吃顿热乎的),大内氏的使者不服,当即拔刀砍杀了细川氏的使者,随即劫掠各地,一路追至绍兴城下,以致浙中大震(这事就是小日本不地道了,你杀了细川氏的使者就罢了,你怎么还到处滋扰抢劫呢?)。
宁波争贡事件后,夏言谏言把福建和浙江的市舶司裁撤,只留广州市舶司一处,于是明朝与日本的贸易途径断绝,一些追求暴利的走私商人联络日本的武士浪人形成后来的倭寇!
夏言出的主意可以说纯粹是个馊主意,堵不如疏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当然,这些都是上帝视角,夏言也没想到自己出的这个小主意,会把朝廷坑得死死的。
现在,朱厚熜自然不会让这些发生!
朱厚熜发给大臣的文书上,记载有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关税和如今大明的海外关税情况。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只要放开海外贸易管制,每年市舶司就能从就能从海外贸易上收取上千万两白银的关税。
朱厚熜相信,这帮大臣就是再傻也能看出该如何做!
哪知,内阁首辅杨廷和看后,却冷淡道,“当下情况与宋时大不一样,便是罢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我看也不能收取到这么多的赋税!”
朱厚熜奇怪道,“为什么?”
杨廷和道,“虽自太祖皇帝以来,一度厉行海禁,但事实上,沿海之民,从事此中事者甚多,时日已久,他们已经习惯了偷渡海界,便是一下子放开民间贸易,他们会老老实实地缴纳关税吗?”
“要是既收不上关税,又破坏了海禁政策,以致倭寇侵扰不绝,这该如何是好?”杨廷和补充道。
朱厚熜立时明白了杨廷和的意思,这帮人早就走私习惯了,根本不会想着给朝廷交关税,一旦放开,他们该走私还是要走私!
指望着从他们那里收缴关税,恐怕终究还是要看谁的拳头大!
这让朱厚熜想到了后世的一个冷笑话,为什么大美利坚最强的军队是他们的税务警察,因为他们是世界上唯一配备了武装直升机的税务警察。
指望着一纸空文下去,就能把上千万两银子收上来,简直是做梦!
莫非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