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怀慎闻言又羞愤又急恼:“姚相公这是什么话?你我同为大唐宰相,灭蝗虽不得已,终究是为国家、为百姓计,倘若真有天谴,只落姚相公一人头上算怎么回事?也罢,既然姚相公决心如此,卢某便随姚相公一同担此重责!”
如此,天子和两位宰相都已决意灭蝗,其他臣子再如何反对也无话可说,此事便就此敲定。大唐当前再无其他大事,朝会便很快结束,文武百官或无奈或不甘,终究散去。姚崇直接拉着卢怀慎去准备谍书了,李隆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忽然笑了一声:“卢公此人,连我都『摸』不清他到底会有什么反应,姚公倒是很了解他,一击即中。”
萧江沅虽也为李隆基高兴,却仍有忧思:“只是……单是朝堂便已如此,待政令下到地方,因不是大家的敕令,或许有人会不听呢。”
“是啊,就怕到时候灭蝗的令下了,收效却甚微,甚至愈加严重,再有人反过来以为是灭蝗无用,那便遭了。”
李隆基一语成谶。
其实早在他下定决心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他如何都没想到,此事最突出之处竟发生在了倪若水身上。
倪若水此人,在李隆基之前颁布诏令,使两京官员与地方官员交替有序之时,曾追过同僚策马奔向长安时溅起的尘土,说同僚此去仿若登仙,那尘土到了他口中,也成了“仙尘”。但这种意志消沉并没有持续太久,抵达地方任刺史后,为了早日回归两京,他十分勤政,爱护子民,确实是一位称职的父母官。又因李隆基广开言路,倪若水的耿直秉『性』更在奏疏中表『露』无遗。
为此,李隆基很喜欢他,却不想此番灭蝗,倪若水不仅不奉行政令,在众反对的地方官员中还反应最强烈——他又给李隆基递奏疏了。
若只是递奏疏,自然没什么激烈的,只是这奏疏的内容,让李隆基对他的好印象霎时消失殆尽。
此时正是杨思勖当值。他还从未见李隆基这般生气,任自己面对强敌时再如何威武雄壮,面对君上时也不由得怵了几分。他一边忙让边令诚去寻萧江沅,一边小步往旁边挪了挪,希望远离了李隆基一些,便可以少些池鱼之殃。结果他才刚迈一步,李隆基的目光就扎了过去。
杨思勖浑身一凛,眼观口鼻,再不敢动。
此时的萧江沅正在替李隆基,向太上皇李旦和薛王太妃询问明日上皇生辰的家宴事宜。进来因天灾一事,李旦的心情已不是很好,见边令诚急匆匆入殿,行礼之后便说天子急请萧江沅回去,李旦便更烦躁了:“国难犹在,政事又这般繁重,何必还花时间弄什么寿宴?”
萧江沅也不赞同给李旦祝寿,虽然并不宴请群臣,大肆庆祝,仅仅是让诸王入宫,办一个简单的家宴。她觉得,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来日能不能吃饱尚是问题,天子却在庆祝上皇的寿辰,就算是为了孝,时机也不太合适。
见李旦并不领情,反而斥责她家阿郎,萧江沅再好的脾气,也被这段时间的紧张和忧虑而消失殆尽:“上皇圣明。既如此,奴婢便回去向圣人复命了,天下百姓也会感念上皇同甘共苦之义,歌颂上皇大德。”
萧江沅说完便要退下,便听李旦愠怒道:“跪下!”
萧江沅自然不会拒绝李旦的要求,当即恭谨跪地,垂头不语。
李旦走到萧江沅身前,冷哼一声,道:“你以为你的心思能瞒得过我,你以为我是因为办不成寿宴而生气,你以为我是那等无视国家灾难只顾自己享乐的昏聩之人?!”
萧江沅伏拜道:“奴婢不敢。”
薛王太妃也没想到李旦会发这么大的火。阿沅再如何也不过一个奴婢,做了将军也改变不了她身为内侍,便是天子家奴的身份,李旦若有不满,直接惩处便是,怎的还一定要把事情说清才肯罢休?
李宪等兄弟这时也在,李撝、李范和李业都和薛王太妃一般不解,唯独李宪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扶住李旦:“阿沅当然不敢,纵是三郎,也不敢的。”
萧江沅当然明白,李旦的火并不是跟自己发的,只是借自己而向李隆基发火,那些问题,也都是透过她,询问李隆基的。其他人如何想他,当然不重要,但一个从自己手里夺过皇位的儿子如何想他,他却不得不在意。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