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是第一次喝这白酒,他自然不知道厉害,只是一味的向王允、李宣二人敬酒,非常豪爽。
尽管这个白酒只有四十多度,不过和从前的米酒相比那是天上地下,一般人也喝不五六汉斤。
刘玘一看,这小子爱出风头,让他出点丑也好,自然就没劝住他,旁边白述、鲁安、孙勃以及卢彬等人自然轮番向他敬酒,他倒是来者不拒。
片刻之间,大约两斤多白酒就钻进了他的肚子,这小子手把着刘玘的肩头就开始说胡话:
“阿兄,我实话告诉你,如今这个主记室史我倒没看上,就是你那五官掾,我也没看上,不出一年,我就会被举孝廉,入京城为郎……”
“哦!那我先恭喜阿弟了,来,我二人再干一杯!”刘玘又举起了一升酒杯。
刘玉说话的声音非常大,旁边几乎所有人都能听见,一见刘玉居然看不上五官掾、主记室史两个位置,很有几分惊讶。
要知道这两个位置都是很多士人梦寐以求的。
因为对于很多名望不高的文人而言,必须要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少吏才能被察举孝廉,否则不行,朝廷以前曾做过这个要求。
当然,这个规定对有些人不管用,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名望、出身,比如曹操、张邈,尽管他们没担任过少吏,可是依然被举荐,这在东汉末年是常态。
讲究名望和出身也为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打下基础,那东西完全建立在在二者基础之上。
王允和李宣二人则直皱眉头,也不好说什么。
刘玘暗地里摇头:男人都好酒,却不知这酒精其实是个害人的东西,自己让人把它搞出来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阿兄先喝着,愚弟去上一趟茅厕!”刘玉说完,晃晃悠悠站起身朝屋子外走去。
“你路上可要小心!”刘玘顺口提醒了一句。
李宣虽然看着酒量也很大,不过两斤酒下肚之后话多了起来,抽了个空对刘玘说道:
“贤弟,听闻何先生评价贤弟是中兴汉室之士,鄙人早就想讨教一二,家君也是盼之若渴!”
“哪里,何先生高看了!”
“不然,何先生可并非是妄下断语之人,对了,现在本王国缺员不少,贤弟担子可不轻呢?”
啊?缺员严重?不会都让我去干吧?
“愚弟能力有限,事情一多怕是难以胜任!”刘玘谦虚几句。
“杨县令对贤弟的评价可是很高,贤弟岂有不能胜任之理?再说了,据我所知,东平国历史上,曾一人署理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无盐令五职,贤弟既有大才,多担任几个职务又算什么?”李宣并不以为然。
(PS:这是根据汉碑而来,并非虚构,实际上,代理五个职位并不算什么,古代还有一人代理三个县令者)
哦?有人曾担任如是重要的五个职位?
刘玘一听,感到有几分意外,真要是那样的话,相当于太少几乎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他了,那得是太守多么信任的人呀!
众人正高兴的喝着酒,忽然有亭卒急匆匆地进来禀报道:“刘郎醉酒,误坠茅厕……”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