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李宣说道:“足下不是刚送了二百斤红糖进京,如何还要增加?”
他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对于皇帝而言,送几百斤和几千斤没有多大区别,何必要多花冤枉钱?
“子真兄不知,这次我可不单是制作红糖,而是另有妙用!”
“哦……”李宣默然。
……
最后,李文君以四百八十钱的价格,买了一百张左伯纸。
左伯,东汉“左伯纸”的创造者,字子邑,东莱掖县人,左伯自幼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
出了市,几个人又查看了县寺、王府、郡府的位置。
刘玘一看,县寺在西北一隅,郡府在正北,总体规模上郡府要大得多。
最后来到了学室区,这里有围墙围了两个大“院”子:郡之学院、县之校院,他们的规模和两个里差不多。
据李宣介绍,郡学有四百余人,县校有二百余人。
李宣看看时间还早,就说道:“刘郎,走,到郡学里面去转转,认识一下掾、佐。”
“然!”
李文君也想进去,不过李宣就把她给拦住了:“阿妹,此处可有规矩,女子不得入内,你先在外面等着,我二人马上就出来!”
“这……”李文君嘟囔着嘴巴,一脸的不高兴,不过也没办法,也不敢强行进去。
门口当然有监门看守,防止外人进入,同时,门两边还各有两间小屋子----“塾”,就跟一般后世门卫室差不多。
不过这塾是设在门外,不但普通里门是这种结构,市门、县寺门、郡府门同样有这种结构。
其中官署门前除了有两间塾,还有桓表(华表)或门阙。其塾还可以换衣服,比如说下雨天,由于地上很泥泞,鞋子和官服如果弄脏了,都会在这里进行更换。
穿着肮脏的官服入内绝对不行,古人是非常讲究体面的,有时候宁死也要脸面。
某些时候,里门外面的塾有时候还可以提供给某些游子免费借宿,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来到学院当中,刘玘抬头一看,这里面是整整齐齐的三排茅屋,约有百余间房。
学生宿舍和官吏宿舍一样,都是几个人一间,管理方式和后事几乎如出一辙,几千年来几乎没什么变化,连名字也是一样:宿舍。
有书佐看见李宣,急忙趋步过来问候,李宣将刘玘介绍给他,别让他把所有的佐都叫出来。
那人走后,李宣笑着说道:“足下不单单要兼任市掾,还要暂时兼任郡文学掾,待太学派人下来再说!”
啊?还要兼任文学掾?不是开玩笑吧?
“在下年纪轻轻,加之才疏学浅,岂敢为人师?”刘玘要谦虚几句,如果加上自己本职,这就是三个职位了,这可够忙的。
“足下过谦!家君之意,能者多劳,足下写的那几首诗家君已看过,每日诵读好几遍,早已能背下来。
家君言,足下之诗与曹孟德有一比,只不过他的诗更豪迈大气,足下的诗似乎有些哀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风格迥异!”李宣又接着解释道。
“在下作诗因时而异,豪放之诗也能写得出!”刘玘心想,那几首诗是有这个问题,给李瓒留下一个柔弱的印象可不好。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