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的广泛应用虽说是在明清时期,但唐代开元年间已经有了记载,并且唐代博山地区就有专门制作琉璃的工坊,到元代时,琉璃工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明朝初期更是设立了专门制作琉璃的‘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
不过天朝制作的琉璃优缺点并存,其造型精美,绚丽多彩、晶莹璀璨,却极易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好像是其中的铅钡成分烧制时,温度较低引起的,这也导致琉璃在古代只能被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品和随葬品等,相比技术成熟的陶瓷、青铜、玉器,琉璃的用途狭小,一直发展缓慢。
对于西方透明玻璃的制作,李君也是知晓那么一丢丢,就是没实际操作过,缺乏经验。
唐末时期,平常百姓烹饪大多是铁釜或者陶瓷,青铜器多是用于宫廷官府的大型装饰物、宴席所用的酒杯亦或是随葬品,福建很少有制作青铜的工匠,张延鲁在泉州寻了数日,还派专人去福州打听,都没有找到一个通晓制作青铜的工匠。
李君本以为玻璃是西方所制,蒲诃栗应该知晓制作过程,不想蒲诃栗也是一知半解,比李君还要差劲。
有了航海罗盘张延鲁已经感激涕零,至于再为其装裱一番,倒是没有太多希冀,李君也想暂时放弃,待日北定中原时,看看能不能找到个精通此术的工匠。
或许是天可怜见,李君去漳州看望何云义时,遇到了从北方南迁的百姓前来感谢李君带他们南下,在得知李君想要制作琉璃时,有个名唤詹仁郁的金匠,说他父辈曾在长安的善金局做过工匠,对于冶炼青铜倒是略知一二。
随即二人马不停蹄赶往漳州的瓷器坊,李君早已托张延鲁找来了不少乳白色的石英砂,瓷器坊的工匠也早已准备好李君所需的纯碱,在置办了一些石灰石后,基本原料已经准备妥当。
詹仁郁架起炉火,将粉碎好的原料放进刚打造好的新熔炉中,炉下炭火熊熊燃烧,众人翘首期盼。
一顿操作下来,詹仁郁心中满是疑惑,他捻起跌落的一些粉末,向正在沉思的李君问道:“适才为何要在这些东西中加上您所说的石灰石呢?”
“助熔!”李君脱口道。
石灰石作为助溶剂,其中主要成分就是低纯度的石灰石和一些杂质,将它添加到矿物渣中,混合可以改善其熔融特性,用来降低渣熔点。
由于今日是借漳州瓷器坊的土窑烧制玻璃,众人看不见材料在锅炉中熔化成液态,待有个两盏茶的时间,李君觉得差不多了,将锅炉架出来,倾倒在早已准备好的铁板槽内,再用一根铁棒将其碾平,一块半透明的晶莹物呈现众人眼前。
“这就是李司马所说的玻璃吗?”张延鲁看着还未退热的一块晶体惊愕道。
“好像不是很完美啊!”李君叹息道,玻璃在冷却后,并不像后世制作出来的玻璃那般纯透明,其中还有许多色彩夹杂其中,应该是没有去除杂质。
张延鲁还在惊叹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李君又架起了锅炉,这次他将材料先烤制干燥,剔除了其中杂质,这才放进锅炉烤制。
片刻之后,又一块玻璃成型,这次确实比先前好多了,只有边缘呈现淡淡的浅蓝色,李君似乎还是不满意,然而先前准备的材料已经耗尽,只能等明天再弄。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