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佑八年四月初二,皇帝亲自下旨,以企图谋逆的名义把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都分别关押了起来,再命定王严厉彻查此事,锦衣卫负责协同。
历经了一个多月,在牵连了数千人之后,此案才算是有了了结。这就是后来大齐史载的“三王之乱”。
这次动乱自然对京城的民众造成了不小的恐慌,不过好在有定王及时回来救驾,并且制服了始作俑者,又雷厉风行地把京城上下全都彻查了一遍,所以百姓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惶惶不安之后,倒也慢慢放下心来了。
反正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定王也还是那个定王,天塌下来有这两个人顶着呢,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是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再说其他吧。百姓们安定了,京城自然也慢慢平静下来了。
不过对于朝堂和京中许多高门大户的权贵人家来说,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三天两头地就有人或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又或者只是听说,谁家的谁谁谁被锦衣卫给带走了,家里也被锦衣卫给搜查了个遍,甚至还有人在去上朝的路上或者下朝刚出宫门,就被锦衣卫二话不说给拎走了。
这状况,就是今上初登基的那两年也没搞过这么大的阵仗啊。
就在朝堂人人自危唯恐下一个被带走的就是自己的时候,皇帝及时站出来给大家解释了。
让爱卿们不必惶恐,这是定王和锦衣卫在调查三位皇子谋逆的过程中发现,其实真正的幕后主使,原来是舒氏余孽,是他们在暗地里勾结作乱,蛊惑了年纪尚轻,涉世未深的皇子们,是以才让几位皇子一时糊涂,酿成了这样的大错。
当年先帝仁慈,舒贵妃也一时疏忽,是以才让有些心怀不轨的舒家人钻了空子,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大肆排除异己,豢养出了一大批属于舒家自己的势力,把整个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后来先帝驾崩,边关又告急,朕初登大宝,也没顾得上去肃清这些余孽,这就造成了今日这般结果,说来,这都是朕的过错。
看着皇帝连连叹气自责的模样,朝臣们自然都要站出来表态了。
或义正言辞地站出来痛骂舒氏罪臣的,或诚心诚意地上前劝慰皇帝,说这不是陛下之过的,或痛心疾首地站在原地掩面自责的,都是臣等无能,没能为陛下分忧……倒也没有人再对锦衣卫和定王的行为有什么异议了。
就在舒氏余孽作乱一案牵连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又有两件大事传进了京中众人的耳朵里,其中一件竟还是当年的旧案,涉及的居然是前宁安侯府。
原来是一位被抓进锦衣卫诏狱的舒氏罪臣,因为受不住刑,为了脱罪主动交代的,说当年宁安侯之所以突然兵败如山倒,一连丢了数座城池,手下兵将也折损大半的真实原因居然是因为他被手下副将出卖背叛了。
这名副将在暗地里通敌,每次对战前夕都要与对方北蛮将领通风报信,至此,哪还有不一败涂地的呢?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被舒氏买通了,要陷害一直不肯与舒氏勾结的宁安侯庄擎苍,以取而代之。
虽然那名副将已经病死,可恰好当年负责收买副将的正是此时被抓住的这个罪臣,他拿出了当年与副将在暗地里勾结谋划的书信为证,又找了诸多当年与这名副将熟识的人前来辨认,字迹果然无二。
此事报给皇帝之后,皇帝当朝就忍不住痛哭出声,说当年宁安侯在战场上一向所向披靡,从无败绩,朕一直不敢相信宁安侯居然会那样连连败给北蛮人,如今总算是真相大白了,当即命殿前定王为当年宁安侯的旧案翻案,对当年构陷良将之人严惩不贷。
之后便要下旨召当年被发落到靖州的宁安侯之子进京,让其重新承袭其父的爵位,重振宁安侯府。而当宁安侯府这件事情还在京中众人口耳相传,议论纷纷的时候,另一件来自西南的大事又再一次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原来当时定王接到京中消息,急急赶来京中救驾的时候,西南夷人的作乱还未平息,无奈之下,定王便把这件事情暂时先交给了手下的几名大将,同时再请了蜀王统领平乱大局。
可没想到的是,蜀王为了尽早平乱,居然也以身涉险,亲自领兵出征,陪同的还有府上的几位公子,谁料夷人奸猾,竟是提前设下了埋伏,在夷人的重重包围下,蜀王和几位公子最后不敌,和手下的将士们一起,全都阵亡了。
这个消息传来京城的时候,皇帝又哭了一场,然后下旨便要厚葬蜀王及其子,同时又因为怜惜蜀王世子,顾及到他是蜀王府现在唯一的嫡出血脉了,绝对不能再有任何差池了,遂册封谢旻为谨王,自此以后就留在京中,常伴在皇帝身边,也算是全了皇帝与蜀王的兄弟之情了。
……
直到五月下旬,这些纷纷乱乱的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了,舒氏余孽被尽数斩杀,其他涉案之人被依照大齐律来定罪,至于三位皇子,皇帝最后还是不忍心一下子就对三个儿子都痛下杀手,便把他们都贬为了庶民,各自圈禁起来,终身不得自由。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