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十五章 桃花仙麻姑(2 / 2)

2个月前 作者: 作家gRkYIe

不想天底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丫头!

她容模清秀,

气质不俗,

多才多艺,

刚中带柔,

无不使他为之倾倒,

于是发誓非她不娶。

为了给麻姑,

留下少年英雄的印象,

三皇子不停地在猎场上出风头,

打猎比赛强夺属下捕获的猎物,

以骗取父皇的奖赏物。

狩猎结束,

赵王立即差人到麻秋家提亲迎娶,

麻秋想,

和皇上结亲,

成了皇亲国戚人物,

更是欢喜鼓舞。

谁知麻姑死活不许。

虽然抗婚拒婚可是杀头之罪,

但麻姑仍是一脸镇定,

宁可杀头,

也不嫁到皇宫里去。

回想母亲频遭父亲打骂时的场景图,

她渴望成为一个民女,

追求那种真心真爱的婚姻,

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决不用眼前的荣耀,

去换后半辈子的泪流,

更不能成为,

那个心狠手辣的王子的玩物。

想到这里,

她心一横,

宁死不做皇家媳妇。

麻姑拒婚,

父亲大怒。

麻秋几次拨剑要杀麻姑,

幸亏有娘守护。

娘也好言相劝,

但她仍旧宁死不应许。

赵王提亲未成,

龙颜大怒,

于是下令将麻秋满门抄斩,

当朝文武百官跪地求情,

认为麻秋战功卓着,

将才难得,

罪不致死去。

赵王耽心犯了众怒,

于是顺水推舟,

将麻秋一家族,

发配到边远的西陵地区,

并责令麻秋三个月筑起一座城池建筑。

麻姑拒婚诛连全家族,

遭到父亲一番痛揍。

后来,

麻秋在筑城时残暴不仁,

强迫民工加班加点赶工期,

半夜鸡叫才让收工歇休。

麻姑见状,

顿生怜悯之心,

于是想出了夕时学鸡叫的策谋,

让劳累了一天的民工,

早一点歇休。

由于麻姑的干预,

致使筑城放慢速度,

麻秋气不打一处,

怒上加怒,

打算新帐旧帐一起算清楚。

麻姑听到这个消息,

就离开家往山上逃去了。

麻秋不顾夫人的反对,

率兵随后追赶,

追到一个深谷。

就在麻姑走投无路,

正想投谷之时,

天上的神仙西王母,

正好路过这地区,

她就是麻姑,

曾经救过的那个老妇。

西王母见她要受到灾苦,

立刻在祥云中拔下玉簪扔下去,

玉簪化作一道玉桥,

让麻姑过了深谷。

后来,

麻姑又在西王母的指点下,

乘清风白云,

走了九天九夜之久,

来到海上一座仙山上头。

这里云缭雾绕,

松青柏翠;

坡上桃木,

果大味美;

谷底泉流,

穿过坚石巨岩,

潺潺声似箫音笙律。

于是乎,

麻姑在此仙山净土,

潜心修炼,

并精心培育仙果之物。

几年后,

麻姑修炼成仙。

到了三月三日,

西王母的诞辰之日,

天间举行蟠桃大会晤,

各路神仙都来祝寿。

荷花、牡丹、芍药、海棠4位花仙姑,

前来邀请麻姑,

一同参语,

麻姑欣然同去。

4位花仙姑,

送上各自的仙花,

为西王母祝寿。

麻姑则带了自己种的仙桃,

为西王母祝寿。

祝寿的各路神仙,

都夸麻姑心灵手巧,

说西王母有口福,

麻姑因此被西王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封为“寿仙女”。

从此,

麻姑在民间成为健康长寿的象征物。

(五)

美丽的娘姑,

都爱随身携带一面镜子,

方便时刻装扮自己的妆容,

麻姑也是如此样模。

有那么一回,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在四处游玩时候,

路过一座名山,

见此山的风景很是美优,

就停下脚步,

多瞅了几瞅。

无意中他发现山里头,

竟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娘姑,

心中顿时萌生出爱慕,

他吹起横笛,

用笛声向女子倾述。

她闻声望去,

发现笛声是吕洞宾吹出。

从笛声里头,

麻姑听出了吕洞宾的心绪,

也听说过他是个风流神仙的传闻,

对他的轻薄之意图,

顿时咬牙切齿,

十分恼怒。

麻姑随手丢出,

一个樱桃,

直飞吕洞宾而去,

落在他的脚下停住。

吕洞宾顿时大喜,

误以为麻姑对他有意,

便弯腰伸手,

想要捡起地上的樱桃果物。

不料手指碰到樱桃的一瞬间,

掉落在地上的樱桃,

“唿”的一下,

变成了一座大山,

山上满是大石头。

麻姑这是在告诫吕洞宾,

不要痴心妄想,

免得磕掉了牙齿,

腐蚀了心府。

可风流惯了的吕洞宾,

怎会就这样轻易死心,

对麻姑依然纠缠不休。

麻姑见他仍不死心,

只好掏出随身携带的宝镜,

照向对方,

宝镜立刻发出万道光束,

向吕洞宾射去。

被万道金光这么一照,

眼珠被金光刺的发疼,

连眼睛也睁不开来,

吕洞宾这才悻悻退走。

有一天,

麻姑在一个山崖上歇休。

忽然接到玉旨,

就立即动身赶往天府。

动身的时候,

不料宝镜掉落在山崖上头,

麻姑也没有发觉出。

过了很久很久,

这面掉落的宝镜,

变成了一块平整光滑的青石鉴,

阳光反射,

光华照耀林壑,

被人们称为麻姑妆镜物。

传说女孩子到了十六七岁,

如果到麻姑妆镜前去,

照一照,

就能变得更加俊秀。

山下有一个小村子,

村里边有一对双生丫头。

姐姐取名叫阿娣,

妹妹取名叫阿秀。

因为是双生姐妹,

所以两人长相十分相像,

难以别区。

虽然长相相似,

但妹妹要比姐姐美上些许。

就因为妹妹比姐姐美上一些,

村里的年轻小伙都偏爱妹妹,

这让姐姐内心的妒忌,

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离谱。

姐姐听说了麻姑妆镜的传说之后,

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去照一照,

于是就登上了山崖,

并找到了传说中的麻姑状镜物。

照完镜子之后,

阿娣果然变得比以前漂亮些许。

她心满意足,

准备离开时候,

生怕妹妹也来照镜子,

到时又会比她美上些许。

于是阿娣下山之后,

找来了一碗黑狗血,

往镜子上一泼,

原本散发着淡淡金光的镜子,

顿时黯然失色,

金光瞬间退去。

从此这镜子,

就再也不灵光靠谱。

(六)

从魏晋以来,

道教就开始不断地,

把适合修炼的名山洞府,

以麻姑来命名,

在江西、AH、山东、四川、湖南等地区,

都有麻姑的遗迹区域。

江西南城麻姑山,

和AH宣城麻姑山,

都因相传麻姑在山中修道而得名呼,

两地都存有仙坛、丹灶等遗迹物。

尤其是在江西南城的麻姑山,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候,

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故曲。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

《抱朴子》等史书,

均有关于麻姑的记录。

后来,

道教为麻姑建坛立庙宇,

崇奉有度。

自唐代以来,

道教中的麻姑信仰,

及与此相关的祈禳斋醮活动,

在麻姑山延续千年度,

经久永传流。

据说,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还写了《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不仅记载麻姑事迹,

与麻姑仙坛的建设经过,

而且着重描绘了当地道教祀典盛举。

民间的麻姑信仰风俗,

也是广泛传流,

在河北冀东地区,

有“七月十五请麻姑”的风俗,

被以“麻姑节”称呼。

而“麻姑献寿”,

也成为民俗画中的重要内容物。

麻姑形象或腾云,

伴以飞鹤,

或骑鹿,

伴以青松,

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手中或盘中,

一般有仙桃或佛手等物。

过去给女性长辈祝寿,

常送《麻姑献寿图》。

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画有一幅《麻姑献寿图》。

图里头,

麻姑居于画面的右侧,

她手捧着一个大仙桃,

双目向左下方看去,

似乎在向观者传递祥寿之意图。

她的身后,

有一只凤凰独立,

感觉想要飞腾起来,

它的凤尾伸到了画面的右上部,

这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态感触。

麻姑的衣纹连绵飞动,

作者运用的是细劲流畅的铁线描,

把丝沙轻柔的质感,

完全表现出。

麻姑脸部、手部的勾线,

饱满匀称,

尤其是作者对她眼神的刻画,

神韵备具,

可谓“传神写照,正在阿睹里头”。

图中,

麻姑的发髻丝丝可见,

说明唐伯虎,

用笔精妙,这

也是他中年以后,

所表现出的成熟的仕女画的特征之处。

清乾隆时候,

黄慎的《麻姑仙像图》,

以风格独特而称誉。

在黄慎粗犷的笔墨下,

即使是仙道人物,

也平添了几分豪放的质素。

此幅麻姑像线条恣纵、运笔疾速,

用草书的笔法来画衣纹,

特点非常显着。

作者为了体现出女仙的柔美特点,

在人物的开脸上则用笔纤秀。

清代画家冷枚的《美人献寿图》,

入山采集寿品归来的麻姑,

居于画面中心处。

她头发高高绾起,

右手搭在鹿背上,

腰间挂着一个葫芦,

穿着一个由树叶和仙草编织成的裙物。

一位小巧纤弱的侍女,

站在麻姑的左侧,

她双手扶着旌节,

旌节顶端挂着一条蓝色丝带,

丝带上系着鲜桃、松枝、葫芦等物。

麻姑的右侧,

是一只高角大白鹿,

这既是麻姑的坐骑,

也是吉祥与长寿的象征物。

作者为了突出“祝寿”的意图,

还在鹿的胸前挂上一个“寿”字金锁,

鹿的身上驮着红果、灵芝、鲜桃等山物。

所有的细节,

给观者呈现出了一幅,

麻姑带着自己刚刚酿完的酒,

骑着健壮挺拔的白鹿,

到天宫去给王母娘娘祝寿的画面图。

此外,

关于麻姑,

还有“掷米成丹”等传说,

更是在民间口耳传流。

千百年度,

与麻姑有关的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故事,

在人们当中广泛传流,

并形成了麻姑信仰、麻姑文化,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文艺、宗教、民俗,

诸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度,

成为中华特色的文化图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