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在县城购买了大片地土,
又大兴土木,
建厂房高楼,
成了当地第一豪绅人物。
那买卖可大了去。
而连城与宦娘两丫头,
作为你的媳妇,
自然是忙得嘀哩咕噜。
至于你这位地府府主,
却是告别连城与宦娘两丫头,
继续踏上征途。
你一路玩水游山,
这一日经过一处道观建筑,
便不由自主,
进去拜了拜三清,
顺便进去歇休。
进了庙门,
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道士,
穿着布袍衣服,
盘腿坐在走廊里头。
道士的竹杖倚在墙上,
一个花布袋子,
正是这架古琴的装呈物。
你一看到琴,
就触动了自己的爱好兴趣,
于是就问道士:
“这位师傅,
您也会弹琴不?”
道士答语:
“只是弹不好,
愿意与行家学习交流。”
说着,
就把琴从布袋子里取出,
递到你的手里头。
你接过来观瞅,
见琴纹理精妙,
试着勾拨了一下,
声音非常清脆扬悠。
你很高兴,
为道士弹了一支曲,
道士微微一笑,
似乎感到还不够。
你就把自己拿手的本领,
都弹了一出。
道士笑语:
“还好,
还好!
可要做贫道的师傅,
还不够资谱!”
你听他的口气很大,
就请他弹几曲。
道士把琴接过来,
放在膝头,
才拨动了几下,
就觉得和风徐徐;
又过一会儿,
百鸟群聚,
落满了庭院里的树木。
树上的鸟儿,
全都听的痴迷住,
一只只歪着头,
静静聆听琴曲。
花丛中的蝴蝶,
也停在花间,
微微扇动着翅膀,
无比享受。
你非常惊奇,
就拜道士为师父,
向道士求教学技术。
道士把刚才的琴曲,
又重新弹了几出。
你细细地听,
用心地记,
才稍微领会了曲子的节奏。
道士试着让你弹,
又加以指点引导,
然后语:
“学会了这些,
你在人间就没有对手!”
从此以后,
你精心钻研,
成了身怀绝技的琴艺高手。
一天,
你边弹曲,
边吟诵李商隐《锦瑟》这首诗句。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题为《锦瑟》,
其实就是取用了第一句,
开头两个字,
所以这实际上,
也可以说是一首“无题诗句”。
典故之一处:
素女鼓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瑟是一种乐器,
锦瑟就是装饰华丽的乐器之物。
无端,
无缘无故。
这句诗是语,
锦瑟啊,
你怎么无缘无故,
就有了五十根弦的器物?
这个是个上古神话的典故,
讲的是泰帝和素女弹琴的故曲,
泰帝就是太昊伏羲氏,
华夏民族人文始祖,
“三皇”人物。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录:
“泰帝使素女,
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休,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物。”
意思是说,
少昊让素女,
弹奏有五十根弦的瑟,
听完后,
少昊哭泣不休,
于是就让把瑟改为了二十五根弦的器物。
只有知道了这个典故,
我们才能明白,
这首诗起句,
就奠定了一个悲伤的调度。
分别化用了庄周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田生烟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
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物,
醒来后,
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周。
那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
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周?
实在难以分辨出。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有一个青年男子,
叫杜宇,
从天上降了下来,
成了蜀国的国主,
号望帝之誉。
望帝当国王的时候,
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
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
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
搞好生产运输。
他热爱百姓,
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他生前爱护人民,
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
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时候,
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不休。
人们听见这种声音,
都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
于是相互提醒:
是时候,
快播种下去。
或者语:
是时候,
快插秧下去。
人们因此又把杜鹃,
叫做子规、催归、杜宇。
“沧海月明珠有泪”——
据《博物志》记录:
“南海外有鲛人,
水居如鱼,
不废绩织,
其眼泣则能出珠。”
珠生于蚌,
蚌在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
蚌则向月张开,
以养其珠,
珠得月华,
始极光莹剔透。
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语。
月本天上明珠,
珠似水中明月;
泪以珠喻,
自古为然,
鲛人泣泪,
颗颗成珠,
亦是海中的奇景异物。
“蓝田日暖玉生烟”——
传说春秋时候,
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
爱慕韩重,
并想嫁给他做媳妇,
但没有成功,
因此郁闷而死去。
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
前往她的墓上哀悼。
忽然紫玉现出原形,
赠送明珠给韩重,
并对他唱歌曲。
韩重想抱住她,
紫玉却像轻烟一般不见踪处。
唐戴叔伦,
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词句,
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物。
(二)
你刚弹完不久,
观中来了个书生人物。
此人名叫许树,
汉中人物,
喜欢游山玩水,
且酷爱弹琴,
随身都背着古琴一具。
他来时候,
正好遇上老道,
在后院弹琴奏曲,
一时间听的痴迷住。
他比较自负,
以前总以为自己的琴艺之术,
已经出神入化,
罕有人相提并举。
现在一听老道的琴声,
方知晓自己不过就是井底之蛙,
小溪之鱼。
等到老道弹完一曲后,
他走上前去,
见了一礼:
“多谢道长奏曲!”
老道语:
“谢贫道,
是何缘故?”
“小生,
也酷爱弹琴奏曲……”
“看得出,
要不然,
你也不会随身,
将古琴背着身上头。”
“小生以前本以为琴艺无双,
今日听了道长的琴曲,
方知天外有天楼外有楼,
强中更有强中手。
小生斗胆,
愿拜道长为师父,
学习琴曲。”
“你先弹一曲,
听听何如。”
“是!师傅!”
他取下自己的琴,
当场弹奏了一曲。
弹完之后,
你点评了一句:
“不错,
这琴艺放在外头,
的确是一流,
只是,
终究还是缺少韵律。”
“呜?”
他不由瞟向你,
一脸疑惑语:
“莫非这位兄台,
也精通音律?”
这语气,
显然是有些不太服。
“略懂一处。”
“那不知兄台,
能赐教否?”
“赐教谈不上,
就当彼此交流,
还请借琴一奏。”
于是乎,
他将自己的古琴,
递给你这位地府府主。
不久后,
院中又一次回荡起,
悠扬的琴曲。
你所弹的曲,
正是他刚才所弹奏。
弹同一首曲,
更容易区分高下劣优。
刚起手,
开始弹奏,
他的脸色就大变样模……
正所谓,
没有对比,
就没有伤害之处。
同样一具琴,
同样一首曲,
他自然能听出其中不同之处。
突然间,
他隐有所悟,
悟到了你所说的韵律是何如。
能够让人回味之处,
才叫韵律。
正如一杯酒,
喝起来清香可口,
算是一杯好酒。
但是,
能够唇齿留香,
让人回味许久的酒,
那才是真正的极品好酒。
一曲结束,
他似乎还沉浸于琴声里头。
老道不由瞟向你,
赞许地点了点头。
倒不是夸你的琴术,
而是觉得你孺子可教,
是个高徒。
过了一会儿,
他终于回过神来,
一脸愧疚,
同时又有些激动,
冲着你与老道,
分别磕首,
揖了一礼序。
“没想到,
小生有幸在此见到二位高人物,
小生受教了,
还请二位原谅小生之前的冒犯之处。”
老道笑语:
“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便是好事务。”
“愧疚!
小生还请二位多多指教传授。”
“行吧,
你暂且留驻。”
他不胜欣喜鼓舞,
再次揖礼语:
“多谢道长,
多谢兄台。”
接下来,
他虚心向老道与你讨教琴术。
他也算颇有天赋,
在寺里待了半个来月后,
琴艺终于有了突破之处,
进入了另外一层境遇。
(三)
这一日,
你前来辞行,
动身离去。
在你离去后不久,
老道的身边又出现了几位人物,
原来是张道陵、刘向、孙登、陆修静和素女,
不断赞誉:
“我等受西王母的嘱咐,
前来为小主,
教授琴术。
不亏是地府府主,
连琴技都如此玄乎,
要不是合我们几人之琴术,
还真不一定能将小主比下去。”
“再过几年度,
恐怕小主的琴术,
会远超我们几人物。”
说话的老道则是俞伯牙,
善弹七弦琴,
既是弹琴高手,
又是作曲家,
有“琴仙”之称誉。
这里讲讲这几人物。
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物,
在《琴书大全》中有记录:
“性沉默,
好古博经史,
兼明星气图纬之学,
尤妙抚琴,
别得真趣。”
“尤妙抚琴”,
这说明他擅长古琴,
是在古琴历史上有记录。
他以符水咒法替人治病,
并开创道教的养生之路。
朝廷数次征召做官,
皆不从命,
只喜好“弹琴咏经,
独乐天真”,
道教尊其为“天师”之誉。
刘向,
是西汉的经学家、文学家,
是一位崇道的人物。
他还善弹琴,
并着有《琴说》一书,
从理论上全面肯定,
琴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并且有写文着。
还有魏晋的道士孙登,
他在郡北山上掘了一个山洞,
独自隐居修炼,
“好读《易》,
抚一弦琴,
见者皆亲奏曲。”
这个琴只有一根弦,
弹的自乐自娱。
《琴史》记录,
他不仅在一根弦上,
能得心应手地弹曲,
并且令嵇康叹服。
嵇康弹《广陵散》这首曲,
弹的非常妙处。
孙登还善长啸,
啸是魏晋时期文人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径途,
世人称孙登为仙风道骨,
也有“孙仙”之誉。
阮籍嵇康跟他是很好的朋友,
阮籍、嵇康都曾经拜访过他,
但是孙登认为二人物,
都没有完全免俗,
理睬不予。
后来稽康与他同游三年度,
他给其避世保身的忠谕,
但是后来嵇康,
还是被司马家族,
杀害死去。
南北朝着名道士陆修静,
不仅是一位道教理论家,
而且还是一位道教科仪音乐家,
他强调音乐在斋醮仪式中的用处,
认为音乐有制心遣欲的功途,
是集道教科仪音乐之大成的人物。
除精通斋醮科仪音乐而外,
他是非常擅长于古琴弹奏。
据《琴史补》记录,
他善鼓琴,
并与陶渊明等隐士是非常好的朋友。
素女,
前面已有叙述,
这里不再重复。
(四)
离家还有几十里时候,
突然下起了大雨。
你看到附近有民居,
便急急忙忙冲了过去。
门关着,
你伸手敲了敲门户:
“有人不?
麻烦开下门,
小生借地避避雨。”
过了一会,
一个老妇,
打开了门户,
上上下下打量了你几眼,
似乎觉得你不像坏人物,
这才语:
“请进屋。”
“多谢伯母,
多谢伯母。”
你连声谢语。
灶台边处,
还有一些余火,
老妇眼见你浑身湿漉漉,
又语:
“你坐灶边烤烤衣服,
当心着凉。”
“好的,谢谢伯母。”
你小心翼翼将古琴取下,
放到桌上头,
这才坐到灶边处。
“你吃饭了不?”
“没事,
我有干粮食物……”
“恐怕你的干粮食物,
早就湿透,
要不,
吃碗面驱驱寒流。
宦娘,
出来一下,
有客人来此处。”
“来喽。”
随着应语,
一个年约十七余岁的娘姑,
从里屋走出。
你抬眼一瞅,
顿时痴迷住。
你从未见过如此纯朴,
而漂亮的娘姑,
一时间竟然心动不休。
于是当即起身揖了一礼序:
“小生马骥,
唐突娘姑。”
宦娘一脸娇羞,
勾下头语:
“公子稍坐一会,
我先揉些面去。”
“有劳娘姑。”
宦娘舀了一些面粉,
开始和面劳务。
你偷眼观瞅,
越发觉得宦娘美貌丽秀,
又如此的贤慧贤淑,
如能娶她为媳妇,
何尝不是自己的幸福?
“公子,
往灶里添些柴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把水烧开去。”
“好的,
伯母。”
你不知是激动些许,
还是在家里头,
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粗活,
显得笨脚笨手。
“噗!”
宦娘不由惹笑出语。
随之又赶紧偏开头,
越发的可爱样模。
不久后,
你吃上了一碗,
聊斋域,
最美味的面条佳肴食物。
虽然这碗面条的调料并不多,
但这是宦娘亲手揉的面,
做的面,
所以你觉得这是聊斋域,
最好吃的食物。
下好面之后,
宦娘便回自己的房间去。
你吃完面条之后,
厚着脸皮语:
“伯母,
你看这天色也晚了,
又下着雨,
小生想在此借宿一宿,
不知方便与否?”
老妇犹豫了一会语:
“借宿倒也可以,
只是没有床铺,
你要不嫌弃的话,
就在地上凑合一宿,
我去找些干草来铺。”
“太好喽,
多谢伯母。”
待铺好干草之后,
眼见老妇要离开,
你终于壮着胆子语:
“伯母,
小生想求你一件事务。”
“呜?
什么事务?”
“不知……
不知宦娘,
是不是你的闺女?”
老妇摇了摇头:
“宦娘是我的侄女。”
“原来是这样,
伯母,
小生是附近地区,
一介秀才人物。
小生不自量,
想礼聘宦娘为媳妇,
定不会让她受委屈,
还请伯母成全此举。”
老妇皱了皱眉头:
“你这人,
怎么就见了一次,
就敢提亲嫁娶?”
“实在是愧疚,
但是小生对宦娘一见倾心如故,
如伯母应允,
小生过两日一定准备聘礼,
登门正式求娶。”
老妇叹了一句:
“不是我不成全你的意图,
而是不方便应许。”
“不方便?
难不成宦娘,
已经许了人家做媳妇?”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