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女少留慰思绪,
何以决绝此地步。
女乃经宿天明去,
自此数日不复入。
冷雨幽窗怀香玉,
辗转床头泪凝户。
揽衣更起挑灯烛,
复踵前韵又作赋:
“山院黄昏雨,
垂帘坐窗头。
相思人不见,
中夜泪双流。”
诗成且吟且涕哭,
忽闻窗外燕声语。
分明绛雪窗前驻,
言说佳句当和首。
你急启户迎将入,
女视诗罢即成句:
“连袂人何处?
孤灯照窗户。
空山人孤独,
对影自成舞。”
你读泪下怨见疏,
欲为抱搂女不许。
鱼水之欢非所欲,
但慰寂廖不可图。
于是至则唯唱酬,
你亦由之任去留。
常谓香玉乃媳妇,
绛雪仙姊为良友。
为免攀折恶人手,
你欲抱植归家守。
问是花中第几株?
女曰难为弃故土。
妻尚无终况友乎!
你不听之捉臂出。
毎至牡丹花木下,
株株问女是卿否?
女皆不语笑掩口。
未久中秋过节去,
忽梦绛雪满面愁。
言有大难行将入,
你若速往尚得瞅。
醒而惊异备良驹,
星驰绝尘至杭州。
闻得道士将建屋,
有一梅花碍其务。
工师纵斧欲毁树,
你急止之始无故。
入夜绛雪来谢酬,
你谑合该此劫有。
向使昔日告实务,
何致涉险遭炭涂。
今已知卿若不属,
必以艾草炷其树。
女言知其有此图,
故尔未敢悉告诉。
生对良友思媳妇,
遂约绛雪吊香玉。
二人乃往临穴哭,
更余劝你泪始住。
一夕府主方歇休,
绛雪含笑入帘幕。
言其至情感地府,
复遣香玉入杭州。
生问何时可会晤,
但曰时日未远处。
临别相嘱勤交流,
勿使孤影长煎候。
绛雪笑诺抽身去,
两夜不至你愠怒。
抱树摇枝频摩抚,
十唤不见一声复。
乃返寻灯集艾木,
将往灼树令归庐。
女突夺艾掷地土,
嗔其顽劣难理喻。
你笑拥之坐未久,
香玉盈盈人前驻。
你急把腕握其手,
三人相视哽无语。
把女觉虚你问呼,
香玉泫然陈缘故:
昔为花神今鬼女,
前实今虚故异处。
纵虽得聚终幻虚,
但作梦寐逢旧妇。
绛雪且笑且别去,
言其男子老欺负。
香玉笑靥复如初,
偎傍之间若影虚。
你心悒悒不悦愉,
香玉俯仰亦凄苦。
遂告你一秘事务,
白蔹硫磺相混入,
日酹杯水勿断流,
半月之后报君举!
旦日往观花居处,
果见牡丹新枝抽。
你乃日日加培育,
又作雕栏护其躯。
你谋移株家中守,
女道弱质不迁居。
天地万物有定数,
违之反致不济寿。
但相怜爱勿忘去,
所愿必能得所欲。
生憾绛雪久不晤,
香玉言说可强驱。
与生挑灯梅花树,
取草一茎裁作度。
自下而上度树躯,
四尺六寸按其处。
使生两爪齐搔树,
俄见绛雪背后出。
笑骂婢子桀虐助,
牵挽并肩入斋庐。
香玉乞其伴君趣,
两月之期功可就。
你视花芽渐肥庶,
花骨已盈二尺许。
你因京城参科举,
重金托付于观宇,
嘱令朝夕勤伺候。
科举幸得中榜首,
新科状元回杭州。
见花一朵羞欲出。
流连之际花起舞,
少时已开如盘模。
俨有美人蕊中留,
身长四指锦绣服。
俄顷飘然翩翩步,
宛若惊鸿映霞流。
落地亭亭如立玉,
舍却香玉更无物。
一见君身笑可掬,
莺啼婉转娇声语:
妾忍风雨待君候,
君何来迟煎人腹!
入室未久绛雪入,
笑言今日役可除。
日日代作他人妇,
至此可退为良友。
摇身一变换红服,
原本竟是梅花树。
香玉随后换素服,
白牡丹花是本躯。
遂相欢宴至夜幕,
绛雪乃去新人休。
忽如一日生妻卒,
你遂入山不回府。
是时牡丹枝臂粗,
你言他日魂寄处。
二女笑曰君忘勿,
莫以今言作诳语。
后续梦中生病忽,
家人探之泪如雨。
你笑止之何哀故!
此乃生期非死途。
他日牡丹赤芽苏,
一放五叶即为吾。
遂不复言归家卒,
次年果见肥芽出。
叶如其数道奇趣,
益愈殷勤呵周护。
三年之余高尺数,
枝干盈握不花刍。
道殁弟子不惜护,
刀斧加之斫之去。
未几牡丹憔悴故,
随后梅花亦凋卒。
人故花亡树落土,
生死契阔何所惧。
爱情友情双坚守,
最美香玉世传谕。”
(五)
你之所以要说“最美是香玉”,
是因为在《聊斋志异》和《红楼梦》这两本巨着,
都提到了“香玉”。
林黛玉为什么是真正的香玉?
细思《红楼梦》里头,
小耗子的话语,
才知道为何说黛玉就是香玉。
林黛玉父亲死后,
一直也没交代亡故的缘由。
等到贾元春省亲结束,
曹雪芹第一时间通过贾宝玉,
讲述了小耗子偷香芋的故曲,
暗示林如海遭遇两淮盐政的贪腐大案,
不排除他们一家的亡故,
都与被人陷害有关乎。
《红楼梦》里头,
小耗子变成林黛玉的模样,
说她才是真正的香玉。
这个细节看似是贾宝玉,
调侃林黛玉,
实则大有深意之图。
第十九回里写道,
小耗听了,
笑语:
“这个不难,等我变来。”
说毕,
摇身说“变”,
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妞。
众耗忙笑语:
“变错了,变错了。
原说变果子的,
如何将小姐变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小耗现形笑语:
“我说你们没见世面,
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
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
才是真正的香玉。”
“小耗子偷香芋”,
这故事有两层意寓。
一是揭开两淮盐政的贪腐大案事由。
二是点明贾家等四王八公家族,
不法侵吞国有资产和财富,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不法径途。
于是乎,
熬制八宝粥的米、豆,
红枣、花生、栗子、菱角和香芋,
都代表一种既得利益的象征物。
尤其香芋,
小耗子称之为“香玉”,
香为美人靓女,
玉为金钱财富。
温香软玉代指美妞。
林黛玉就是有价值的“美妞”。
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家族,
林家四代列侯,
林如海于末代能够科举入仕途,
足见传承能力卓越优秀。
并没有因为世袭结束,
而断档去,
反而迸发出强有力的进取。
所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
才是真正的香玉”,
就是指林家书香门第的价属。
林黛玉,
被小耗子称之为“香玉”,
而不是香芋,
体现的是她的真正价属。
香芋只能果腹不长久,
代表富贵传家三世而斩除。
香玉却可以传承下去,
代表诗书传家源远长流。
而香芋和香玉,
也可以类比成薛宝钗和林黛玉。
所谓“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
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
是为“有眼不识真香玉”的意寓。
“有眼不识真香玉”,
实际是“有眼不识荆山玉”的讹传,
但意思类似,
就是指不识宝物。
“香芋”不如“香玉”,
耗子们却只追求香芋,
不识香玉,
恰恰反映出贾家追求富贵传家族,
放弃诗书传家的大问题之处。
贾家武功开创,
从荣国公建立私塾开初,
就开始弃武从文的转型之举。
可惜到了第四代时候,
仍旧毫无建树。
随着贾政当家荣国府后,
力推教育,
贾家的转型处于关键时候。
是坚持富贵传家族,
获取眼前利益,
还是放弃眼前,
努力实现书香门第建树,
转型为诗书传家族,
成了他们要面对的重要事务。
于是乎,
薛宝钗的金玉良姻,
和林黛玉的木石姻缘,
摆在了贾家面前,
成为向左向右的角逐。
所谓“金玉”,
就是金银财宝的贵富。
所谓“木石”,
就是笔墨纸砚的诗书。
金玉良姻就是眼前道路,
继续走下去。
木石姻缘就是忍住阵痛,
未雨绸缪。
其实,
贾家早已经有了金玉良姻,
和木石姻缘之局。
比如贾政与王夫人,
贾琏与王熙凤的婚姻,
都是金玉姻缘,
是利益结合的配偶。
而贾珠与李纨,
就是木石姻缘配偶。
李纨是国子监祭酒之女,
给贾家带来了“文气”,
和最后的星星之火之举。
贾家大多数人物,
尤其以王夫人为首,
追求金钱贵富,
他们支持贾宝玉娶薛宝钗,
与眼前利益合符。
薛家有财富,
可以予以贾家空虚的内囊帮助。
薛宝钗就是他们眼中的香芋,
吃了就能顶饿饱腹。
然而,
真正的宝物,
并不是“香芋”薛宝钗,
而是“香玉”林黛玉,
她代表的“诗书传家族”,
才是解决贾家延续传承的根源之举。
金玉良姻与木石姻缘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富贵传家和诗书传家的不同之处。
古谚有语: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代就落伍。”
诗书、耕读、道德三类传家宝物,
为递进发展径途。
贾家却只处于富贵里头。
王夫人等贾家人物,
不识林黛玉的好处,
坚持选择薛宝钗,
是“买椟还珠”,
完全不识宝物。
曹雪芹借小耗子之口,
点明林黛玉,
是最适合贾家传承的“香玉”,
是为宝黛姻缘开宗明义之举。
林黛玉,
就是比薛宝钗更适合贾家的发展和传流。
贾母、贾政等人物,
认可林黛玉,
支持宝黛姻缘,
才是跟贾家大局观合符。
当然,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真情,
也是他识得林黛玉,
是“真香玉”的主要缘由。
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题写“蓼汀花溆”,
“红香绿玉”,
就是对林黛玉的真实认知度。
只可惜,
都被贾元春给修改得一塌糊涂。
王夫人坚决反对宝黛姻缘,
也是源于贤德妃贾元春的背后支持,
这对母女,
寸光鼠目。
贾元春自身也是一大悲剧。
大观园初建成,
元妃省亲那天,
众人欢聚一处,
吟诗作画好生热闹不休。
然而,
这不过是表象,
在私室元妃说一句哭一句,
把皇宫大内说成是,
“终无意趣”,
“不得见人的去处”,
在“欢聚”的背后,
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图。
元妃的荣华富贵只享受了三年度,
就在一场宫廷斗争里头,
大梦归去,
含恨亡故。
林黛玉的真实价属,
她自己不能体现出,
却由李纨实现喽。
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家族,
李纨最终成为“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的贾家护道人物,
使得贾兰能够复兴贾府。
(六)
众所周知,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着之首,
但很多人都不知乎,
在成书完成的清朝,
它却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禁书。
很多人都说,
《红楼梦》是一本小孩子读不懂的书,
很多人也对书中内容心生疑虑,
不知道它为何会成为禁书。
其实《红楼梦》一书,
旁敲侧击的讲述,
很多当时清宫之中的秘闻事务,
这也是当时的统治人物,
不能让它流传出来的缘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最初也是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富庶子女。
他小时候享受了锦衣玉食的幸福,
又在被抄家之后看遍人间疾苦,
也因此才能写出这部传世之着。
虽然曹雪芹年少时候,
也显赫贵富,
但是以他的出身,
也不可能对于宫中秘史那么清楚。
那么他在书中所写的种种事务,
究竟来自何人之口?
这个人物,
就是《红楼梦》里头,
林黛玉的原型——竺香玉。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是曹雪芹所着,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图。
她既有文人墨客的才情,
又有闺中女子的娇柔。
她是曹雪芹笔下灵气逼人,
富有诗书才华的奇女。
黛玉在曹雪芹笔下的地位相当之高,
即是“还泪”的绛珠仙女,
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正册榜首,
也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的灵魂伴侣。
我们都知道,
贾宝玉是曹雪芹以自己为原型去描述。
那么,
在小说里头,
如此让人怜爱的林黛玉,
是否也是曹雪芹先生以身边人为原型,
而描绘出?
其实,
林黛玉正是曹雪芹,
以身边人作为原型而进行艺术创作出。
《红楼梦》中描绘的贾府衰败史,
也是曹雪芹根据自己年少时候,
家族兴衰去描述。
年轻时的曹雪芹家里头,
也是十分富庶,
从小也是锦衣玉食,
吃喝不愁,
只是后来得罪当朝权贵人物,
遭受抄家之苦,
才败落到凄惨地步。
这也与书中描绘的贾府,
如何从一个权贵家族,
一步一步走向衰败,
极为相似之处。
在曹家还未败落时候,
曹家曾买回一个小丫鬟侍女,
专门伺候曹雪芹写字读书。
这个小丫鬟侍女,
叫做竺香玉,
她便是《红楼梦》黛玉的原型人物。
她自幼与曹雪芹一同长大,
感情甚笃。
当时的曹府,
还住着一个小丫头。
她叫李香玉,
是曹雪芹亲戚家之女,
乃康熙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
任两淮盐课的李鼎是其父。
李煦是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
李曹两家感情深厚,
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小相伴共读。
李家后被革职抄家后病故,
李香玉长期寄居曹府。
据说李香玉,
就是薛宝钗的原型人物。
曹雪芹三人虽然身份不同,
但三个少年少女,
感情还是非常交好,
就如同书里头,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物。
当然乎,
也有些红学专家认为,
林黛玉的原型,
就是李香玉,
此人与曹雪芹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熟门熟路。
《红楼梦》里头,
也有表述。
林黛玉,
是个大才女,
甚至将诗集写出。
一个人物,
可以写出几首成名诗,
也可能一诗成名,
但要写成一本诗集,
绝非易事之举。
因为一件东西,
往往是孤零零的存在,
但是许多品质相同的东西叠加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仅会消除内在的孤独,
还会由个体的量变,
演化成整体的质变之举。
一本诗集,
是林黛玉绝世才华的堆积,
是她的一生心血,
更是她精神世界的凝聚。
诗集记录,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等语句。
生活在大观园里的林黛玉,
花团锦簇,
虽然吃穿住行,
都靠贾府供给,
但是仍然是锦衣玉食,
养尊处优,
根本不会有风刀霜剑,
所以这种感受,
绝不是她对贾府生活的悲语。
事实上,
林黛玉的这种感受,
来自于贾府之外头,
也就是林黛玉自身家族的悲剧。
岁月永远不会静好,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只要活着,
就无法逃脱岁月和社会关系的交织融入。
对于林黛玉的存在,
贾元春早就有过防预。
省亲当晚,
她把“红香绿玉”,
改成“怡红快绿”,
就是把“香玉”之名隐去。
而就在那天晚上,,
贾元春最终,
还是到了自己的栊翠庵住处,
题写了“苦海慈航”四个大字语。
(七)
李香玉长大之后,
按照当时的惯例制度,
需要入宫参选秀女。
曹家不想让李香玉去,
于是强迫竺香玉冒名顶替,
竺香玉只得去到皇宫里头。
进宫之后,
没想到身份普通的竺香玉,
没想到却被雍正皇帝,
一眼看中,
纳为嫔妃人物,
也算是受尽宠爱贵富。
李香玉,
则嫁给了曹雪芹为媳妇。
而雍正非常喜欢竺香玉,
可惜命却不长久,
早早就崩逝去。
据专家考证,
故宫博物馆如今珍藏的雍正十二妃画像,
绘制的并不是满人美女,
而是汉人美女。
而从眉眼神态来看,
这十二幅美人画像图,
应当绘制的是同一个美女,
而不是雍正的十二个妃嫔人物,
这个美女,
很可能就是出身曹家的竺香玉。
乾隆皇帝上位之后,
竺香玉作为雍正曾经的宠妃人物,
自请离宫为雍正出家修行超度。
乾隆准许,
于是竺香玉离开皇宫去。
也就是离宫之后,
竺香玉跟曹雪芹又有了往来交流。
当时曹家已被雍正查抄过一次,
曹雪芹也已经从少爷变成了罪臣之后,
带着妻子潦倒度日,
甚是凄苦。
竺香玉出宫之后,
经常接济他们夫妻二人物,
也给他们讲了不少宫中秘辛事务。
正是通过从竺香玉,
得知的秘辛事务,
曹雪芹有感而发,
开始创作《红楼梦》一书。
乾隆十六年度,
有人告发乾隆,
竺香玉跟曹雪芹互通往来的事务。
乾隆非常恼怒,
作为先帝的嫔妃人物,
竺香玉打着出家的旗谱,
其实却是在暗中接济母家一族。
他认为竺香玉这是大不敬之举,
因此下旨二度查抄曹家家族。
曹雪芹这下更是潦倒贫苦,
而竺香玉,
则被乾隆皇帝狠狠的训斥了一出。
她心中感愧疚,
本是好心相助故人好友,
却害的故人更加艰苦,
便上吊自尽亡故。
可怜一位有情有义的奇女。
曹雪芹在竺香玉死后,
一度凄苦到靠行乞活下去。
最终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毅力,
完成了《红楼梦》这部巨着,
可惜传世的却只有半本书。
《红楼梦》问世之后,
因为涉及到大量的皇室秘辛事务,
还有曹雪芹和竺香玉往来的旧曲,
因此被清皇室下旨宣布,
封禁该书,
也就不足为奇喽。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