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手下,有着名的五大奔走之友,比如八厨之一的张邈张孟卓、天下三眼之一的【地眼】何顒何伯求、吴巨吴子卿等皆为袁绍奔走之友。
而许攸显然也是五大奔走之友之一,
见是许攸起身,袁绍只是笑着继续说道:“有什么办法,你说便是了!”
许攸不慌不忙道:“办法简单,大将军可立即下诏,命天下驻防四方边郡的将率精锐返回洛阳,大军威压太后要求诛杀宦官!
到时大军压境,谁敢说半个不字!边郡大军一到,威逼之下,那些宦官自然完蛋!
到时无需大将军动手,太后不过女流,见大军入洛,必然惊慌。
我看到时候大将军不必动手那些宦官恐怕就被太后下旨意除去了!”
听完许攸此计,何进正皱眉思考时候。
又有一人起身开口了:“大将军,许君此言差矣,如果当真如此,那就大大不妥了!
《周易》上有‘即鹿无虞’的说法,民间也有‘掩目捉雀’的谚语,这些微小的事物尚且不能用欺诈办法达到目的,更何况是国家大事呢?
现在大将军您总揽大权,掌握了天下军队,龙腾虎步,随心所欲。凭借您现在的威势和兵权,已经掌握西园军,虎贲卫,羽林卫,
只需挑选一些禁军之中的精锐之士,发雷霆之威,越过太后之意,直接对北宫中的宦官发动攻击便能够成事。
虽这违反常规,但却合乎道义,绝对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可您却反而放弃了有利的条件,转而另求于他人!
到时候大军压境,强者称雄,这就是所谓的‘倒持干戈’,把手柄交给别人来打自己。
如此一来,您的布局绝对不会成功,反倒会成为祸乱的根源,还请大将军三思啊!”
说话的人穿着官服,头上戴着冠帽,是个青年文士打扮的男子。
他皮肤白皙,下颌纤细,面容雅致,颇为带着几分饱读诗书的书卷之气,看起来应该是个智慧渊博之人。
此人正是在何进麾下担任主簿的陈琳。
陈琳是一个厉害人物,当然主要是在文学方面的。
陈琳陈孔璋,乃是汉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位列“建安七子”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诗赋作品,可惜大多散佚,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而且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恰恰不是诗赋类文学作品。
是一片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帮袁绍咒骂曹操的檄文。
那一篇檄文可谓是文采斐然,据说连曹操多年以来的偏头痛都被陈琳给骂醒了,就可以看出陈琳的厉害之处了。
刚刚说完,又有一人起身,却是之前担任过豫州刺史的王允
此时的王允在何进幕府之中效力,他历来是痛恨宦官,这一次何进的诛杀宦官的大会,王允当然也参与了。
王允起身后反驳道:“陈主簿所言差矣,北宫之中乃是天子局所,天下真龙居处。
当年汉光武帝在北宫更是设下了防御的禁制,想要攻打北宫之内宦官,谈何容易!
太后更是代年幼天子临朝听制,总领超纲,大将军乃是辅君之臣,又是岂能够在无诏令的情况之下擅自杀入北宫之中呢?
你说这却合乎道义,绝对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更是荒唐之话。
在无天子诏令的情况下妄动干戈,攻打北宫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若是真正按你说的做我看反而是授人以柄了吧。
我虽曾受宦官陷害下狱,对于宦官深恶痛绝,但你所说攻打北宫实在不妥!”
说话之间,王允环顾了一番四周,似乎是意有所指的意味。
何进幕府之中任职的陈琳听完王允之言之后也没有生气,
他只是沉吟片刻说道:“王公此言有些道理,是琳鲁莽了,不知道王公对诛宦之策有何看法呢?在下想要听一听王公的见解。”
王允乃是天下八大世家太原王氏当代执牛耳者,背景极高。
曾任一州方伯,曾在御史台任职多年,声望满天下,一身系四海人望,。
众人也知道当初王允曾经上书陈说中常侍张让和黄巾贼首波才沟通一事,导致王允下狱。
在何进带领多方对于王允伸出援手营救才得以脱身,可以说王允对于宦官一派有血海深仇,肯定是不会帮宦官的。
陈琳对于王允不同意他的看法也没有什么意见,
一是王允的声望摆在这里,在座无几人可比,
二来如今两人都是何进麾下,幕僚同事关系,有些意见冲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允不过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我看许攸许子远之言,征召四方大军入京倒也不是不行。
若是征召一些足以引于我们助力的也是好事,关键在于究竟是要征召谁,若是征召之人是对的,反而可以给予我们助力,若是错的,却是倒是会,
所以说许攸的计策”
陈琳听到这话,也点点头,对着许攸问道:“子远,既然你说要征召四方大军入洛阳城中为助力,应该是有想到了具体的人选了吧,究竟要挑选何人,你有何看法和人选吗?”
许攸点头说道:“在我看来有一人可以引入京城为助力,之前左将军董卓驻军于河东郡一带讨伐白波军。
董卓乃是边地宿将,麾下飞熊军乃是天下骁锐,能征善战,在洛阳城中素来威名极盛。
若是能够征召他入到洛阳城中,北宫之中的太后震动,这样一来,太后畏惧,必然会放弃宦官!”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