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嘉靖年间,一方面说是倭寇的猖獗使得朝廷采取更为严厉的禁侯,可同时越严厉的禁侯,又会促使越多的禾勾结倭寇,或者本身变成倭寇,可以说形成了无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那么,朝中衮衮诸公真的对这种情况不了解?其实也不然东西两洋的货物从来在市场上没断绝过,而宁波杭州等地港口处,出海贸易船只来往穿梭不断,只要不是瞎子都看的见,那为什么却又还禁止民间贸易?
实际的原因相当复杂一方面,主张禁海的一派官员,有“太祖爷法令”作为金字招牌,在那个封建时代,先天具有绝对优势谁要跟他们辩驳,这就是个绕不去的坑偏生坚持这种观点的,往往都是些又臭又硬不要命的清流,谁也不敢招惹他们
第二方面,朝中长期以来的党争,使得要想在这方面突破陈规进行改革,难度相当大毕竟,恪守旧制相对来说是安全得多的做法,而要去突破这条红线,稍有不慎,就面临着被敌党抓住尾巴的危险因此,朝中各派系相互牵制,谁都不敢去先出头,谁都等着给先出头的人收尸,于是自然这么纠结着必下去了
如果说上面两方面主要涉及朝廷,像徐乎翠翘这样的江湖人士并不太清楚的话,那么第三点,则是王翠翘深有体会的而这一点,恰好严鸿相对了解不多
那就是,那些沿海的大商人已经自成体系在禁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断绝了中小人家自行合法出海经商的可能,另一方面国家也不会再严格的收取衡贸易税款这就给那些有权有势的地头蛇,反而创造了更好的牟利机会
他们依仗着户大人多,勾结倭寇和洋人,巧取豪夺,靠近似明目张胆的走私,为自己赚取了嚎的财富由于他们本身实力雄厚,小股的官兵往往难以招惹他们,大批官兵进剿时,他们又可以依靠安插和收买的眼线,即时避开因此就算是十投五亏,然而一盈百利,赚的满盆满钵
依靠财富,他们一方面打造自己的走私军团,同时又靠财富在朝廷中扶植代理人,或是干脆让自家人读书出仕,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这种情况下,“非法”的环境有利于他们的捞痊自然就没人主张开放海禁毕竟海禁一开,就要面临全面的合法竞争,而且中央的官僚和内地的富豪们也可能蜂拥而来,那么这些商人的垄断利益反而可能随着“合法化”而遭到限制
汪直也好,徐海也好,陈东叶麻也好,与这些江南巨商,都是既有相互勾结,相互利用,又有相互竞争,相互侵害的关系
尤其汪直自己有庞大商队,在大洋上肆无忌惮,在这些不敢完全和朝廷撕破脸的商人看来,真是羡慕嫉妒恨但商人们也不惮于经常拿出银子,参股汪直的买卖,或者干脆派出自己的几艘船加入汪直的船队
而徐海等倭寇海盗,他们既可能抢劫商船,或者登岸烧杀损害商人利益,但有时又接受商人雇佣,帮助其护送远航,收取保护费或者干股甚至,还被他们邀请来截杀竞争对手,对抗缉捕的官兵,或者登陆烧杀,吸引官兵注意力,以方便他们的商船趁机出航
而东南乃至朝廷的大员们,同时也和这些商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总之,在嘉靖年间,中华帝国的万里海疆上,官商盗寇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纠葛在一起,解也解不开
因此也就难怪,朝廷的多次进剿,虽然打了不少胜仗,败仗却打得更多除了明军本身的腐败之外,官兵内部都有和海盗勾结的,报案的商人也可能就是倭寇的同伙这种情况下能彬无一失才不正常呢
而倭患不绝的根本,也不再于倭寇兵力有多少,与朝廷官兵的兵力相比哪个多事实上沿海有的是千千万万贫困走投无路的民众,无论是朝廷还是倭寇禾,只要竖起旗帜,都能有足够的兵力可供招募只要海禁一天存在,那么多杀几个徐海,也不过换上张海李海来继承这亦商亦盗的旗帜而已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