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的最佳射击距离是50米,因为只有在这个距离内,使用燧发滑膛枪的士兵们才有一定把握瞄准目标,而不至于开火后都不知道子弹会飞到哪里去。
但是,滑膛枪在百米内的距离,铅弹就已经可以狠狠射入人体造成致命伤了,这也是火枪刚刚流行起来时,惜命的火枪兵往往会站在百米距离开外抬枪对射,结果打了半天双方死伤的人极为有限……
能杀人的前提,首先是要能打到人……
当然,人类是会学习进步的,战争频繁的欧陆统帅很快发现了这种战斗方式的低效率,开始渐渐拉近交战距离,直到18世纪线列战术发展到巅峰时刻,50米交战对射距离成为欧陆各国的共识,除了英国那种不按照常理出牌拼死顶着枪口前进的特例外,大多数国家都会在50米左右的距离外排队枪毙。
此时,波兰人还没有50米射击的概念,只是按照理论上的滑膛枪最大有效杀伤距离来作为标准,所以太平军战列线刚进入百米就扣动了扳机。
噼里啪啦火枪射击声打的热闹无比,那些拿着弓弩的波兰士兵则无趣的拿着弓弩预备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第一军团确实比其他新组建的常备军强出一大截。
起码,士兵们能坚守战场纪律,这一点看似简单,在封建色彩没有褪色的17世纪,可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情,只有各国精锐才能普遍做到。
百米距离的射击,只给太平军造成了两位数的伤亡,对于数千人推进的战列线而言,真的可以算是九牛一毛了。
一顿自由射击后,掩体后的波兰火枪兵开始忙碌的装填弹药,他们的动作由于紧张和业务不熟练,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意外’。
结果,第二次射击时,有超过一成的火枪兵没能将自己枪膛里的铅弹打出去,这一成火枪兵中,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扣动扳机没有击发后,再次重复之前的装填动作,而不是检查枪膛……
可以预见,这些波兰火枪兵在这场战斗中,再也别想打响手里的滑膛枪了!
这就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常态,也是历史上英军极其重视第一次齐射的原因,无论多么精锐的火枪列兵,只有第一轮齐射是最整齐的,随后的装填在散布着死亡气息的战场上,士兵们很容易在各种负面情绪下出现失误,结果就导致各种意外发生无法开火。
每一轮齐射后都会出现这种概率,人类终归不是机器人,这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齐射的次数越多,同一横截面下能开火的滑膛枪越少……
这种情况是普遍意义的,精锐部队只能降低这种概率而无法杜绝,哪怕是太平军士兵,没有紧张的情绪,也有极小的概率在多次装填下出现失误,只需要一次失误,装填弹药就需要重新来过,很显然,在战场那种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大部分士兵没有慢条斯理重新清空枪膛装填的耐性。
所以说,太平军线列步兵同样注重前几轮齐射的质量。
他们没有在百米距离内开火,仍然踩着鼓点挺胸抬头前进着,八十米,七十米,六十米,五十米!
在不足五十米的距离下,太平军线列步兵终于可以瞄准目标了,于是,太平军的战列线停了下来,第一排士兵站立举枪瞄准一气呵成,随即在军官挥下的指挥刀命令中,扣动了扳机。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