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一百五十四章 无围墙学府(2 / 2)

2个月前 作者: 作家gRkYIe

答语:

“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宇;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物。”

不久,

齐国焕然一新光彩夺目。

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这所当时的大学府,

是下了极大本钱之举。

稷下学宫规模宏巨,

“为开第康庄之衢,

高门大屋”。

有了田齐政权的重视和厚遇,

稷下学宫成为齐国的金字招牌物。

稷下学宫的老师称“稷下先生”,

也受到了尊宠礼遇,

可以兼任田齐政权的智囊团人物,

也可以自行立说着书,

广收门徒(誉为“稷下学士”),

进行学术研究。

稷下先生、学士这些人物,

不仅可以“不治而议论”之举,

也可以“不任职而论国事”之举,

且据其意图,

可向田齐政权申报功名利禄。

若获认可后,

还能受封“上大夫”,

享有相应的爵位和俸禄。

学生可以来稷下拜师傅,

老师也可以在稷下招生徒,

学与教双向选择与角逐。

在思想上兼容并蓄,

营造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局。

在稷下学宫最兴盛的时候,

云集了儒、道、法、农、名、兵、阴阳,

等各家各派有影响的学者人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孟子、荀子、邹子、慎子、

申子、涓子、淳于髡等等名流。

他们都曾在这里教授,

发表自己的学术,

也因此出现了《黄帝四经》、《管子》等一大批巨着。

当时稷下学宫的祭酒,

也就是现在的校长,

是荀子这位着名人物,

担任了三届祭酒。

他有两个学生人物,

一个叫韩非子,

一个叫李斯,

都是该校的杰出校友,

属于影响后世数千年的人物,

开启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发展巅峰之举。

稷下学宫的第一客座教授,

是孟子这位儒家宗师级的人物,

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曾在稷下学宫多年游学和讲授,

广受学生尊敬有度。

他从当时的百家争鸣思想交流,

汲取了各派精华之物,

也为其他学派带去了交流和进步。

这个文化中心存在的时间很长久,

大约有一百五十年度,

一直持续到齐国被秦国所灭后,

才彻底消失于尘土。

(四)

秦代以后,

私学与官学并行兼顾。

汉代的官学制度,

奠定了以后华夏封建官学发展的基本格局。

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门学等教育机构;

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府。

但私学的影响度,

较官学更大,

因为私学不仅比官学普及,

而且更持久,

受朝代更替、王朝倾覆,

或其他政治变动的影响度,

也要小些许。

太学即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度,

即公元前124年度。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策谋,

在长安城外建立太学府,

置五经博士与博士弟子等职务。

但是太学并不是谁都能去,

名额也极为有限度。

东汉名臣杜密在调任北海相时候,

到高密巡视进行调查研究,

遇到了郑玄这位人物,

当时担任乡佐职务。

两人破例做了长谈交流,

从言谈中杜密得知郑玄饱读五经诗书,

又面临家人不支持求学的两难境遇,

于是决定利用职属,

设法送郑玄去太学深造就读。

正是这关键的一步,

使得郑玄跻身龙门更进一步,

不至于像他的老师郑谦那样模,

虽才学满腹,

却老死乡间里头。

郑玄学有所成后,

以他渊博的学识,

将群经遍注,

创立了“郑学”之流,

其笺注的古文经《毛诗》,

更是意义非凡、价值突出,

成为了《诗经》研究里头,

第一个里程碑巨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