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网

第48章 以逸待劳(1 / 2)

2个月前 作者: 列夫托尔斯明

树有树的信仰,火有火的追求,树与火相爱相杀,这是自然的法则。

从前,有一个人,他养了一只乌龟。乌龟总是骂人,人也骂乌龟。后来,乌龟把人给骂死了。再后来,乌龟也死了…

两大阵容,三棵树,四种信仰,十二个地点,见证一段爱情故事。

相传在一片白云黑土之上,有一忘无际的沃野和宽敞华丽的楼阁。那里有流水,有阡陌,有电缆,有网络,有集市,有钱庄,有影院,有浴场,那里的人风度翩翩,白衣胜雪,那里是幽灵异乡。

幽灵异乡里住了两个人,一个叫钟宿明,一个叫燕映夕,他们是一对恩爱的情侣。钟宿明有一面魔镜,能看穿世间的一切。燕映夕老是喜欢站在魔镜前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结果魔镜老是回答说是她本人。终于有一天魔镜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它说最美的女人是王细雨。王细雨是伊斯-兰教的信徒,她用毕生的时间来尊敬真主安拉。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指“顺从”。穆斯-林,也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指“顺从者”,指那些顺从安拉旨意的人,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即没有孔孟,没有太史,没有三清,没有巫师,没有玉帝,没有如来,没有耶稣,没有马克思和列宁,没有牛顿和爱因斯坦,没有外星人,没有套路剧本,这些神秘的存在都没有,天地间唯一的神秘存在就是真主安拉。伊斯—兰教以苏美尔(今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和波斯湾(今伊朗高原)为中心,向中亚传播到今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新疆等地。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则于公元571年4月21日(隋朝杨坚初年)出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于公元632年6月8日(唐朝贞观年间)逝世于阿拉伯的麦地那。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波斯湾西部的阿拉伯半岛,随阿拉伯帝国传播到中亚五国和南非,类似于基督教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约旦半岛,随希腊罗马帝国传播到环地中海的东欧西欧各地和北非,又随大英和法兰西帝国传播到环太平洋北美南美地区和澳洲;佛教发源于西亚波斯湾东部的印度半岛,随吐蕃帝国传播到南亚的缅甸、泰国等地,又随大元帝国传播到北亚的中国、沙俄等地;儒教、道教发源于中国的胶东半岛和山西盆地,随大汉帝国传播到西亚的俄罗斯、意大利等地,又随大唐帝国传播到中亚的土耳其、东亚的日本等地;科教和马列教发源于西欧的英国半岛和德国半岛,随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和苏联帝国传播到东欧、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地。

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坚持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先知、信经典、信后世、信前定;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五项功课”,即念功、礼拜、斋戒、朝觐、天课,简称“念、礼、朝、斋、课”。

一、六大信仰

1、信安拉,指穆斯-林要相信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除真主安拉之外别无神灵,伊斯-兰教又叫清真教,与基督教的主要区别在于亲近真主安拉,有利于借用神的旨意来统一思想;

2、信天使,指穆斯-林要相信天使是受安拉的差遣来传达真主安拉的旨意,奉命管理天国、地狱和人间。《古兰经》中有四大天使:哲布勒伊来(Jibra'il)、米卡伊来(Mikal)、阿兹拉伊来(Azral)及伊斯拉非来(Israfil),分别负责传达安拉命令及降示经典(立法)、掌管世俗时事(执法)、司死亡和吹末日审判的号角(司法),有利于借用神的旨意来约束行动;

3、信先知,指穆斯-林要相信穆罕默德是被安拉派遣到人间的最伟大的先知,最尊贵的使者,只要信仰安拉的人都应服从穆罕默德。信先知使虚拟的神权人格化,即君王化、等级化;

4、信经典,指穆斯-林要相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一部天经,教徒必须信仰和遵奉,不得诋毁和篡改。《古兰经》共114章,6236节,其中穆罕默德在麦加口述了86章,占全书的三分之二,他迁移到麦地那以后又口述了28章,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信经典使虚拟的神权具体化,即制度化、程序化;

5、信后世,指穆斯-林要相信: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生命死亡以后,安位又会使他复活,即复活日来临。这是穆斯—林普遍信仰的因果报应、投胎转世的人生终点观。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接受真主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伊斯-兰教所提倡的两世兼顾,号召穆斯-林要在现世努力创造美满生活,同时也应该以多做善功为未来的后世归宿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信后世有利于用神权中的轮回和报应来约束人的恶行;

6、信前定,指穆斯-林要相信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对真主的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所有的劫数都是命中注定的,遇到困难的时候,真主安拉既提倡尊重客观规律性,又提倡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穆斯—林普遍信仰的人生中点观(人生中点观和人生终点观是人生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约束规范人的言行)。不可更改的客观前定,如:美丑、大小、生死;通过施舍、祈祷等因素可以更改的主观前定,如:福祸、善恶、寿命。信前定有利于用神权中的宿命论来包容苦难,砥砺前行。

二、五项功课

1、念功,指穆斯-林念“al-Kalimah al-Tayyibah”(偶卡尼玛,偶踏夷玐)这句口头禅,这是阿拉伯语,译文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类似于佛教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众表白一次,名义上就是一名穆斯-林了,有利于确定信仰,动心忍性。

2、礼功,指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每周一次的聚礼拜(即主麻拜),一年两次的会礼拜(即古尔邦节和开斋节的礼拜),类似于道教的进庙跪拜忏悔。礼功是督促穆斯-林坚守正道,对自己过错加以反省,有利于苦其心志,避免犯罪。

3、朝功,指穆斯-林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麦加履行的一系列功课活动的总称。 教历的每年12月8日- 12月10日为法定的朝觐日期,在此期间瞻仰麦加天房称“正朝”,在此时间外去瞻仰麦加天房称为“副朝”。所谓“朝觐”一般是指“正朝”。凡身体健康,有足够财力的穆斯-林在路途平安的情况下,一生中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是必尽的义务。不具备以上3个条件之一者则可以进行代朝,有利于长途跋涉,劳其筋骨。

4、斋功,即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的莱麦丹月(回历九月),白昼戒饮、食和房事一个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后方开。但封斋有困难者,如病人、年老体弱者和出门旅行者、孕妇和哺乳者可以暂免,或过时再补,或纳一定的济品施舍,有利于饿其体肤,磨炼意志。

5、课功,指富裕的穆斯-林有义务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济贫和慈善事业。“营运生息”的金银或货币每年抽百分之二点五,农产品抽十分之一;各类放牧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天课的用途,《古兰经》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天课的用途在各国或各地区不完全相同,有利于维持组织运作和缩减贫富差距。

钟宿明比较有经济头脑,喜欢用魔镜播放历史故事,然后对收看的观众收费,比如他这天就用魔镜放了个“以逸待劳”的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

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这个故事里面的几大主角,李信,王翦,秦政和项燕,需要作一些解释。

1、公元前230年,秦政派史腾率师十万从咸阳出发南下渡过黄河攻打韩国,一路势如破竹,几无抵抗,俘虏了韩桓惠王韩然的儿子韩安,以韩地建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许昌)。韩安是秦相韩非的父亲、汉相张良的叔父。秦政将韩安迁到周口陈县,不久将他杀害,韩国灭亡。

2、公元前229年,秦政派王翦和杨端率师十五万从咸阳出发东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赵孝成王赵丹的孙子赵迁命令将领李牧、司马尚率军抵御秦兵。两军对磊,相持不下,赵国突发地震,有方士预料到李牧是龟妖转世,于赵国的国运有损,赵迁听信宠臣郭开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令宗室赵葱、颜聚挂帅,这两个人没什么军事才能,最终导致秦军攻克邯郸(今河北邯郸),俘虏赵迁,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着名的荆轲刺秦事件。行刺失败后,秦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领军攻打燕国。燕武成王燕单的孙子燕喜派太子燕丹和大将赵嘉联合抵抗秦军,最后燕丹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蓟城(今河北北平),燕喜逃到了辽东,燕国灭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灭亡燕赵以后,王翦年老力衰,打算退休,于是把大权交接给了他的儿子王贲和部下李信。

4、公元前225年,秦政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王贲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城毁垣塌,魏安厘王魏圉的孙子魏假请求投降。魏假是魏咎、魏豹的哥哥。秦军夺取魏国的全部土地,杀死魏假,灭亡魏国。

5、公元前224年,秦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李信大败而逃回咸阳。有方士预料到李信是龟妖转世,于秦国的国运有损,秦政被迫对李信停职而启用老将王翦。

王翦五次向秦政敲诈钱财礼物,才同意带领六十万大军伐楚。连王翦的部下都觉得他向秦政提出的赏赐要求太过份了,王翦却说自己是故意制造贪财的假象,借此消除秦政害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其实日常生活中王翦也比较贪财,如果说这些都是他为了掩人耳目而制造的假象,那么他的演技真是太精湛了。公元前223年,王翦带兵以逸待劳,大败楚军,王翦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淮南),楚赧王熊负刍被俘,楚国灭亡。

6、公元前221年,秦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齐赧王田建听从国相田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田建,齐国灭亡,自此秦政平定九州叛乱,统一了六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秦军铁骑踏过时齐国的兵不血刃让我们见识到了吃乌龟长大的人的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山东商夷以甲骨上的八个卦象作为显圣通神和判定吉凶的图腾,乌龟在山东蚩尤、虞舜、殷商或齐鲁部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贲攻占齐国以后,被秦政封为通武侯(管理陕西渭南),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定居在此。巨鹿之战以后,秦兵被项羽打败,王离的长子王元带兵逃到琅琊(今山东临沂),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叫琅琊王氏,比如西汉王莽、东汉王允、三国王朗、西晋王祥、东晋王猛、五朝王僧辩、隋末王世充、唐朝王茂元、唐末王仙芝、五代王审知,宋朝王安石、宋末王重阳、元末王保保、明朝王振、明末王世贞、清朝白莲教主王伦以及民国抗日英雄王二小等都是琅琊王氏。此外,李信攻占齐国以后,被秦政封为陇西侯(管理甘肃定西),而西汉抗匈名将李广、三国凉州叛将李漼、晋朝西凉皇帝李暠、晋朝成汉皇帝李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宋朝西夏皇帝李元昊、元末陕西军阀李思齐、明初曹国公李文忠、明末大顺皇帝李自成以及清朝祸国殃民的西宫太监李莲英,居然都自认为是陇西李氏。

项燕是东周末年楚国的名将。公元前223年,王翦以逸待劳,秦军攻占楚都寿春,楚赧王熊负刍被俘。项燕拥立太子熊启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反抗秦国。王翦、蒙恬率秦军来攻,熊启兵败身亡,项燕含恨自刎于庐江之畔,临死高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燕临终之前的慷慨悲歌,想不到一语成谶。

项燕有三个儿子,长子项渠,次子项梁,三子项伯。大哥项渠早逝,项渠与妻子杨凤伉俪情深。看到山河破碎的楚国,项渠以身殉国含恨自刎于镇江之畔,项渠临死前对两个爱子高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项渠在悔恨和仇恨中死去,他的妻子杨凤早已为他留下两个儿子项羽和项庄,项羽善武,项庄善舞。项羽天生重瞳,古载虞舜也是重瞳,司马迁根据重瞳基因推测项国是有虞部落的封地。

为了继承先考项燕的遗志,在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之后,项伯和韩国公子姬良预谋行刺秦政。

7、公元前218年,在秦政第三次东临碣石寻求续命仙丹的时候,姬良和力士顶伯埋伏于博浪沙(今河南新乡)。秦政为人比较谨慎多疑,姬良和项伯已经做好了狙击秦政的准备,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缉捕刺客项伯和姬良。姬良为了避仇,改姓为张,后羿部落的范睢当初为了避仇也易名为张禄。这场行刺活动使张良和项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后来的楚汉争霸时期,项伯投靠了项羽阵营,张良投靠了刘邦阵营,谁能想象得到,当年的这对难兄难弟,后来居然要拔剑相向?

三弟项伯的刺秦计划虽然失败了,二哥项梁的刺秦计划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8、公元前210年,始皇秦政去世,中车府令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今河北刑台),矫诏将长子秦扶苏、大将蒙恬赐死,二世秦胡亥受赵高、李斯拥立继位为帝。秦政晚年,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建始皇陵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繁重的徭役和苛捐杂税逼得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9、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起义。陈胜、吴广自幼受到南楚水乡文化的熏陶,隐忍而温顺,他们无法接受西秦大漠的野蛮侵略,于是打着替楚将项燕报仇雪恨的名义扩张楚国领土,建立了张楚证权,定都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淮阳陈氏是虞舜的后代,出现了秦末张楚陈胜证权、三国陈宫吕布证权、五朝南陈陈霸先证权、五代前蜀陈敬瑄证权、宋朝越南陈日照证权、元末大汉陈友谅证权、明末新周陈圆圆证权以及民国陈-独秀证权)。陈县是楚国故都,白起灭楚以后,楚襄王熊横将都城从郢都迁到陈县,姬延降秦以后,熊横的儿子楚烈王熊完又将都城从陈县迁到寿春。秦胡亥本来命令镇守岭南的大将赵佗带兵回中原平叛,但被赵佗拒绝并趁机在广州自立为王,将其控制的两广地区及现在的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此证权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刘彻打败赵佗并在广东广西交界设立了广安府,两广在汉朝又叫交州。张楚证权揭竿而起后对秦胡亥展开猛攻,反贼周文的起义军兵临城下,已经攻到戏水了(今西安临潼),万般无奈之下的秦胡亥只好起用少将章邯取代赵佗,率领骊山刑徒去镇压张楚的乱臣贼党,想不到章邯受任于危难之际,却能所向披靡。张楚起义以后,秦朝政局动荡不安,六国贵族纷纷复辟,燕丹侄子燕刚、赵迁侄子赵歇、魏假胞弟魏咎、田建侄子田儋、韩非侄子韩成、熊负刍侄子熊心纷纷在旧国建立军阀割据,其中楚国熊心的实力最为强大。

10、公元前208年,张楚被秦军打败,张楚帝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张楚证权灭亡。陈胜的部下秦嘉打着替项燕报仇的名义,发动景楚起义,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嘉自立为大司马,拥立楚国王室后裔景驹为楚王,建立景楚证权。楚王景驹、将领秦嘉驻军彭城东面,想要攻打彭城南面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的项梁,夺取项梁的领土。楚国贵族项梁借口景驹、秦嘉在张楚尸骨未寒之时另起炉灶背叛陈胜,实属大逆不道,派大将英布打败秦嘉,并将景驹、秦嘉杀死,景楚证权灭亡。

为了替先父项燕报仇,项梁收编景楚残部,发动西楚起义,将领土扩大到江浙一带。项梁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楚王,带领大军渡过乌江,向西秦扩张楚国领土,项梁定都盱眙(今江苏淮安),建立西楚证权。秦朝泗水亭长(今江苏徐州沛县)刘邦率百余名随从来到盱眙拜见项梁,投靠西楚证权。项梁给刘邦增拨了士兵五千名,伍长级的军官十名。刘邦回去后,领兵进攻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攻陷该城,建立刘楚证权,与西楚互为照应。韩国王室张良来到旴眙投靠西楚证权,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国王室后裔韩成,拥立他为韩王。张良和韩成率一千余人向西收复韩国以前的失地,夺得阳翟数城(今河南许昌),建立张韩证权,与西楚互为照应。

项梁发动西楚起义的这一年(公元前208年),秦政51岁(已死2年),李斯76岁(今年死),王翦96岁(已死6年),赵高62岁(明年死);刘邦48岁,张良42岁,项梁39岁,章邯30岁,项羽24岁(项羽和刘邦都属龙,刘邦大项羽两轮),熊心20岁,秦胡亥22岁;吕雉33岁,虞姬18岁。

秦政统一六国以后,改良地主分封制佃农郡县制,西楚证权建立以后,西楚国尉项梁沿用了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时期,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初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县制的核心在于中央设皇帝(掌管三公六部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六部指礼、吏、兵、刑、工、户六部尚书,九卿指九位重要大臣。皇帝居住在乾清宫,一般在这里批阅奏折和召见群臣)、皇后(掌管三宫六院九嫔,三宫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和太子居住的东宫,六院指两位皇贵妃加上贤良淑德四妃居住的六座宫殿,九嫔指九位受宠妃嫔。皇后居住在坤宁宫,一般在这里办公侍寝和召见群妃)、丞相(居住在丞相府,掌管全国行政)、太尉(居住在太尉府,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居住在御史府,掌管全国监察),地方设类似的郡县机关单位。比如郡里设郡太守(掌管全郡事务)、郡太尉(掌管军事)、郡御史(掌管监察)。郡下设县,县级编制如下:县内设县令或县长(掌管全县事务,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尉(协助掌管军事)、县丞(协助掌管司法)。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负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等人力物力资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