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九月,西楚证权刚建立就迎难而上,北上山东对秦胡亥展开猛攻,项梁在东阿(山东聊城)击败了章邯的军队,然后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今山东荷泽),再度打败章邯带领的秦军。后来项梁手下的两员大将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今河南开封)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斩杀了三川郡守(今河南郑州)李由(丞相李斯的儿子)。捷报频传,项梁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色。这时秦胡亥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项羽继承叔父项梁的遗志,继续扛起光楚反秦的大旗。项梁战死以后,项羽和刘邦久攻陈留(河南开封)不下,于是商议退军。项羽引军驻扎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驻军于砀(今安徽宿州),这就是着名的定陶之战。定陶之战以后,项梁战死,旴眙受到秦兵围攻,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将怀王熊心迎至彭城(今江苏徐州)。但项羽桀骜不驯,认为熊心不过是项梁立下的一个傀儡,对熊心非常轻蔑。
公元前208年十一月,定陶之战以后,西楚怀王熊心在彭城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带兵入关咸阳,谁便可以立为秦王,这就是着名的秦王争霸赛,秦王争霸持续了一年才分出胜负。其实熊心对刘邦颇有好感,对项羽则颇有微词,这场比赛明显是熊心借刘邦打压项羽的杰作,对刘邦在政策上颇有倾斜,因为熊心还为项羽安排了浪费时间的救赵任务。当张楚起义揭开反秦序幕的时候,秦将章邯也在带领大军镇压六国。秦军最高统帅、上将军章邯在打败反秦武装首领开封魏咎(魏咎是魏豹的哥哥)和淄博田儋(田儋是田荣、田横的哥哥)以后,才来到荷泽与项梁在定陶展开大战,楚国项梁因轻敌而战败,章邯于是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领兵北上攻打赵都邯郸,围赵歇于巨鹿(今河北刑台),赵歇不胜惶恐,遂求救于诸侯。熊心与项羽关系不善,为了打压项羽,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前往巨鹿(河北刑台)围秦救赵。赵国似乎经常遇到危险,老是需要人救,此时遇到危险的是赵国王室的后裔赵歇。
11、公元前207年初,张韩证权游兵于颍川(今河南许昌)附近,时而攻取数城,但很快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为了能在秦王争霸赛中取得胜利,刘邦西征前先行北上陈县(今河南周口)收编了陈胜旧部散卒,然后攻取了洛阳周边的一些地区,企图夺取洛阳经潼关(陕西渭南,秦将王翦封地)进入关中。但刘邦随后被洛阳郡县兵出城迎击大败南逃,在得到郦食其(河南开封)为代表的地方豪强支持后,改变策略转走武关(陕西商洛,秦相商鞅封地)进入关中。
公元前207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河南许昌)、丹阳(河南南阳),然后刘邦收编张韩残部(河南阳翟),张韩证权灭亡。刘邦让韩成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许昌),而让张良随军南下,从此张良与刘邦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韩和刘楚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张良足智多谋,成为刘邦的头号军师,张良后来被刘邦封为留侯。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领兵十万走武关进入关中,在秦王争霸中夺得冠军。刘邦在咸阳郊区的蓝田(今陕西西安)大破秦军,秦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攻破咸阳以后,谋士萧何建议刘邦与当地人民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刘邦因此嬴得了关中贵族的拥护与爱戴。萧何后来成为西汉首相,与秦相韩非相比,萧何遵循简约刑法的精神制订九律,留下“何遵约法”之句。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宋义在安阳(殷商故都)长期按兵不动,项羽和宋义不睦,认为他故意拖自己后腿,斩杀宋义后自立为上将军。项羽进兵巨鹿,先遣英布等率二万人渡滹沱河(河北石家庄)击秦军,项羽随后率其余楚军渡河。项羽命令部下在渡河后砸碎锅子、凿沉船只,意谓决一死战。最后楚军以一敌十,项羽九战九胜,大破秦军三十万。项羽大获全胜,其他反秦诸侯均望风归附,秦将章邯也率所部向项羽投降,西楚于是不费一兵一卒而有齐、鲁、宋、卫之地。为了笼络人心,项羽和章邯结为异姓兄弟,项羽后来又与刘邦结为了异姓兄弟,这多么类似于天龙八部,刘邦成了萧峰,项羽成了段誉,章邯成了虚竹。项羽收服章邯以后打算马上撤军夺取洛阳入主咸阳,但秦兵降将人多势众,项羽一方面担心秦国降兵可能诈降生变,另一方面也为了报白起在郢都(今湖北江陵)大开杀戒之仇,于是命楚军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今河南洛阳)杀掉了秦国降兵二十余万人。项羽的西楚军没能收编秦军残部,导致他既损失人力,又损伤人心,这就是着名的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走潼关,在刘邦之后进入关中,在秦王争霸中夺得亚军。回想起一年前的约定,项羽伤心欲绝,按照熊心的约定,刘邦先入咸阳可以称王,项羽后入咸阳不能称王。项羽本来就对熊心的打压怀恨在心,于是打算不遵守熊心的约定,和刘邦用武力角逐称王的资格。刘邦打仗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捡战利品的手段比项羽高明,这就是以逸待劳的真谛:自己只负责运作资金和玩弄权术,让别人去卖力的劳动,然后过上比别人舒服的生活。有人说项羽打江山,刘邦坐江山,因为刘邦善长保存实力,很少与秦兵正面作战,而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秦军主力几乎被项羽屠戮殆尽,从此秦国再无力镇压人心向背的农民起义。从王翦以逸待劳斗项燕,到刘邦以逸待劳斗项羽,可见项家天生是个干苦力的劳碌命,很难斗过万恶的资本家。一个真正精明的人永远不会作无谓的牺牲,刘邦恰好比较工于心计。当项羽不遵熊心之命令擅自带兵占领关中企图称王以后,刘邦自忖现在与项羽翻脸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于是和项羽在鸿门谈判,瓜分胜利果实,这就是着名的鸿门宴。
在这场大会上,项伯游说张良跳槽,项庄舞剑行刺刘邦,樊哙坐地猛吞生肉,都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守得住寂寞才能耐得住繁华,忍得了耻辱才能担得起荣耀,刘邦在会上和项羽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实际上按年龄应该结为叔侄,刘邦自降了一辈),并表决心称愿意效忠于项羽和怀王熊心。鸿门宴后,项羽入屠咸阳,杀秦宗室,焚秦宫殿,劫掠关中;鸿门宴后,项羽诛秦子婴,屠咸阳城,火烧阿房宫连绵三月不绝。当时韩生劝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于是项羽烹杀谏者,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带兵衣锦还乡荣归江东故里,而把三秦封给关中贵族章邯、司马欣、董翳,把汉中封给了刘邦(此时四川加汉中简称汉,刘邦又叫汉王。这里后来形成了汉中刘氏,西汉帝刘邦、东汉帝刘秀、蜀汉帝刘备、西晋太尉刘琨、东晋北赵帝刘渊、五朝南宋帝刘裕、隋末军阀刘元进、唐朝诗豪刘禹锡、五代后汉帝刘知远、五代北汉帝刘崇、五代南汉帝刘隐、宋朝太后刘娥、宋末大将刘光世、元朝忽必烈太师刘秉忠、元末韩林儿太师刘福通、明朝朱元璋太师刘基、明末李自成太师刘宗敏、清朝八卦教主刘佐臣以及民国党-委书记刘少奇等都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荣华,而刘邦称帝后在老家沛县形成的徐州刘氏在江南和濠州朱氏一样是名门望族)。亡秦张楚以后,章邯、刘邦都成了项羽的附庸,顶羽站到了人生的巅峰,百万秦川终于成为了楚国的领土,项羽为项燕复仇成功了!
12、公元前206年一月,项羽佯尊怀王熊心为义帝,“实则不用其命”。 二月,项羽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义帝熊心的都城彭城据为己有,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迫使义帝迁都于长江中游的长沙郡郴县(今湖南郴州,这里后来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叫彬州熊氏。汉朝丹阳太守熊评、三国东吴尚书熊睦、东晋尚书熊远、唐末汾阳侯熊琳、五代南吴广西太守熊秉章、宋朝骠骑将军熊诰、元朝文学家熊朋来、明朝辽东经略熊延弼、清朝尚书熊赐履和民国四川军阀首领熊克武等皆出自彬州熊氏,而熊心老家郢都形成的荆州熊氏近代和关东罗氏一样开始走向复兴)。
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官位仅次于义帝熊心,把持着西楚的军-政大权。“城头变幻大王旗”,江南这座城,以前是勾践的江山,后来变成了项羽的江山,后来变成了孙权的江山,后来变成了王世充的江山,后来变成了钱缪的江山,后来变成了方国珍的江山,后来变成了蒋介石的江山,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项羽大行分封六国贵族为诸侯,章邯平定六国叛乱的战役算是白打了。不过虽然项羽会分封六国,但是刘邦会收买六国,王侯制与将相制在此时进行着激烈地拉据,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在此时进行着激烈的拔河。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与刘邦,领土在今天的四川盆地,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汉中为四川通往三秦的门户,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项羽将关中地区分为三个部分,封给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把他们分别封为雍王(定都咸阳)、塞王(定都商洛)、翟王(定都延安),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汉、翟、塞、雍是秦川的四大诸侯。刘邦入汉中时,项羽给予刘邦三万士兵,刘邦依张良计,入南郑时烧毁栈道,以防被偷袭和向项羽示意无外侵的意愿。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安,管理安徽的寿春、六安、庐江、庐州(今合肥)、安庆和江西九江等地(英布是皋陶后裔,乃皋陶五十九世孙,安徽六安人,秦朝修始皇陵时犯法被判处黥刑,所以又称黥布)。秦王争霸期间,楚将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因此没能得到项羽的封赏。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并为刘邦打汉室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韩信后来被刘邦封为淮阴侯(江苏淮安)。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今陕西汉中),暗度陈仓(今陕西宝鸡),趁项羽北攻齐国田荣时,在好畴(今陕西咸阳)击溃雍王章邯,最后围困章邯于废丘(今陕西西安),章邯却宁死不屈,坚决不向刘邦投降。同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不敌汉军,纷纷向汉王刘邦投降,后来皆成了汉朝名门旺族。塞王司马欣出自关中司马氏,自从秦将司马错攻占巴蜀以后,司马家族一直是关中蜀地贵族,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司马相如都是这一派系的传人,甚志连西晋的司马懿、司马昭也与塞王司马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司马家族起源于犬丘给周穆王养马的司马氏秦非。翟王董翳出自关中董氏,从董翳开始,关中董氏在汉朝一直是世袭贵族,权倾朝野,比如汉武帝刘彻时期提出三纲五常的儒家大拿董仲舒,西汉末年被汉哀帝刘欣指定为接班人的黄门郎董贤,东汉末年帮汉灵帝刘宏镇压黄巾军、诛杀十常侍的凉州刺史董卓。但董卓清君侧以后又拥兵自重,引发董卓之乱。董卓被王允设美人计杀害以后,董卓的部下李催、郭汜在凉州作乱,陇西李氏、雍州郭氏开始春风得意,关中董氏逐渐走向没落,但董卓之乱以后仍有外戚董承护送幼小的汉献帝刘协去投靠曹操,关中董氏来源于巴山颛顼老童氏,因为董和童皆被儒家称为“下里巴人”。提到关中董氏不得不说西汉董贤,汉哀帝刘欣与董贤虽然有断袖之癖,但是刘欣的堂哥汉成帝刘骜与张放也有玺书之谊,并且刘骜还不得不割舍与张放的感情,娶年轻貌美的赵飞燕为妻,张放一度为此哭泣而死。刘骜的爷爷是汉宣帝刘询,刘询的曾爷爷则是着名的汉武帝刘彻。刘询的孙媳妇是环肥燕瘦的赵飞燕和红颜祸水的赵合德,但刘询腰斩了颖川太守赵广汉。赵广汉论辈分是赵飞燕的堂表公,赵广汉由于秉公执法被汉宣帝刘询封为颖川太守。而赵广汉是颖川赵氏(颖川在河南许昌)的始祖,西汉皇后赵飞燕、东汉十常侍赵忠、蜀汉猛将赵云、晋朝陶瓷家赵慨、五朝书法家赵文渊、唐朝辽东总督赵文翙、五代禁卫军首领赵匡胤、北宋皇帝赵光义、南宋皇帝赵构、元朝画家赵孟頫、明朝权监赵无极、清朝学士赵国麟、民国作家赵树理都是出自颖川赵氏。司马欣、董翳降汉之后的几个月,刘邦遣将攻取了陇西(甘肃定西)、北地(甘肃庆阳)、上郡(陕西榆林)等地。这样,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废丘之外全部归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前206年十月,汉王刘邦进至陕(今河南三门峡)。在汉军基本平定关中之后,刘邦开始准备东进伐楚了。
公元前206年十一月,项羽所立之韩王郑昌(项羽杀掉韩成后所立)降汉,刘邦废掉郑昌,立韩信为韩王(定都河南阳翟)。项羽当初封亲信田都为齐王(山东淄博),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此时亦自立为齐王(田儋、田荣、田横为山东起义的兄弟三人,田儋早已被章邯所杀)。赵将陈馀反对项羽,拥立代王赵歇回故都成为赵王(河北邯郸),自己则留在赵歇身边辅佐。同月,项羽自己亦作乱,密令九江王英布(今江西九江)遣将杀害义帝熊心于郴县,自立为楚王,定都彭城(江苏徐州)。
13、公元前205年一月,项羽闻知刘邦已兼并三秦,且准备东进伐楚,而赵国(邯郸)陈馀、齐国(淄博)田荣、梁国(开封)彭越都已反叛,项羽以齐国与梁国最近,威胁最大,决定亲自北上攻打齐国,并派部将萧公角去梁国迎击彭越。项羽派使者到九江向英布征其一同前往,但英布仅以老弱敷衍,项羽对此深为不满,几次遣使斥责。
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正在向东进军伐楚,魏王魏豹(河南郑州荥阳)降汉,殷王司马昂(河南安阳)也降汉,赵将张耳(河北邯郸)也与刘邦勾结起来;项羽封陈平为武信君,令其平定殷国,于是司马昂又降楚;过了没多久,汉王刘邦攻打殷王,平定殷地,俘虏了司马昂。项羽得知大怒,要诛杀平定殷国的将吏,陈平很害怕,于是投靠了汉王刘邦。陈平是刘邦手下的二号军师,为刘邦提了很多高屋建瓴之计,陈平后来官至西汉丞相。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进至洛阳,接受翟王董翳"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的建议, 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为义帝熊心报仇讨逆。刘邦趁项羽滞留在齐国时,渡过临晋关(陕西渭南),至河内(河南郑州),纠集塞、翟、魏、殷、赵五国诸侯联军56万,兵分两路攻楚。北路由曹参(曹参、萧何是支持刘邦起义的财阀)、灌婴(灌婴、靳歙是陈胜旧部)统率,进攻定陶(山东荷泽),击败龙且、项它。南路由刘邦亲自统率,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张耳是赵歇手下大将,遭到赵将陈馀打压才归顺刘邦)、夏侯婴(夏侯婴、周勃是刘邦的老乡)、樊哙(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刘邦的连襟)以及五国诸侯军,至外黄(河南商丘),击败楚将程处、王武。魏将彭越打败项羽部下萧公角后率三万人归附刘邦,由于彭越的大军一直无处挂靠,刘邦让他替魏王魏豹作相国。韩信、英布和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刘邦后来封彭越为梁王(管理开封、荷泽),封英布为淮南王(管理六安、九江)。
项羽得知刘邦伐楚后,留众部将继续击齐(山东淄博),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先击败驻守在鲁县(山东曲阜)的樊哙,当时刘邦等众诸侯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置酒高会。项羽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戒备松懈之际,率军绕至彭城西,于清晨时发动突然袭击,驻守在下邑(安徽宿州砀山)的汉将吕泽(吕泽是吕雉的哥哥,刘邦的老舅)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刘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军于是大败汉军,汉军往泗水方向溃逃,楚军紧追不舍,杀汉军十余万人,一直追击至灵壁(今安徽宿州灵璧)东濉水,汉军相互拥挤、践踏,加上楚军追杀,汉军十余万人皆入濉水,濉水为之不流。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刘邦急率残部先在砀县(河南商丘)整顿,然后向西与吕泽会合。项羽虽取得彭城之战胜利,但齐地战事却不利,在其率军击溃刘邦的诸侯联军时,田横尽收齐地。
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回到关中,汉军水攻废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个月后兵败自杀,至此三秦悉为汉有,收复三秦拉开了刘邦吞晋降燕的序幕。
刘邦收关中士卒回到荥阳(今河南郑州)。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招降九江王英布,英布叛楚。项羽派龙且、项声攻打英布,项羽亲自进攻下邑(安徽宿州),继续向西进攻,至荥阳。刘邦拜灌婴为中大夫,统率骑兵,在荥阳以东大败项羽,又在"京县"(今河南郑州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河南郑州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击败楚军,将项羽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京索之战后,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此开始在荥阳(河南郑州荥阳市)、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一带拉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荥阳是楚汉争霸的主战场,双方将要在此地打两年半的仗,由于楚汉双方都是千里迢迢地赶到荥阳来远程作战,因此补充粮草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公元前205年八月,魏豹叛汉,刘邦派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即月攻破安邑(山西运城),曹参俘虏了魏豹,将魏豹带至荥阳。十月,刘邦派张耳、韩信收复赵国故地,张耳与韩信在井陉(河北石家庄)大败赵军,赵歇逃到襄国(河北刑台)。张耳与韩信趁胜追击,刘邦亦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赵歇。韩信与张耳留下在赵国继续作战,刘邦返回荥阳。项羽争夺齐地有了突破性进展,遣骑兵渡过黄河与刘邦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同月,燕王臧荼降汉(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路诸侯,立臧荼为燕王,定都北京,立韩广为辽东王。不久以后,臧荼攻灭韩广,夺得辽东地区)。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只剩齐国动-荡,楚国叛-乱,臧荼降汉拉开了成皋之战吞齐亡楚的序幕。
14、公元前204年初,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河南郑州)运输粮食来荥阳。刘邦与项羽对峙,楚汉双方进入相持状态。
项羽率军数次攻夺甬道,汉军粮食短缺,于是刘邦向项羽要求议和,荥阳以西归汉。项羽打算接受,范增认为优势在握,如果放虎归山,必成后患。所以项羽率军加紧围攻荥阳城。刘邦认为范增是个大碍,所以给予陈平四万斤黄金,要他去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项羽中计,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于途中病故。
为了打破荥阳对峙的僵局,刘邦派靳歙(xi,通“吸”)与灌婴攻打楚军的粮道。靳歙切断了楚军从襄邑(河南商丘)至荥阳的粮道,灌婴切断了楚军阳武(河南新乡)至荥阳的粮道。由于调走了灌婴与靳歙两支汉军精锐,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艰难对峙。
公元前204年六月,韩信与张耳已平定赵国的反抗余波,韩信南下至河内修武(河南焦作),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定都邯郸。七月,刘邦令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等人守荥阳,刘邦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来到修武搬救兵支援荥阳。刘邦调动韩信的军队前往荥阳支援前线作战。
此时项羽对荥阳发起猛烈进攻,周苛等人死守荥阳。周苛以魏豹是反复无常之人,难以与其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当月荥阳被攻陷,周苛宁死不降楚,被项羽所杀,韩信前来营救时也被项羽俘虏。刘邦欲回到荥阳与项羽交战,郑忠劝谏刘邦,避开项羽的锋芒,驻扎在河内小修武(河南焦作),不与项羽交战,刘邦采纳。
八月,灌婴与靳歙在鲁县打败了项冠,得知荥阳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国腹地彭城以牵制项羽,灌婴率骑兵返回前线增援,在燕县(今河南新乡)打败楚将王武,又在白马津(河南濮阳)打败楚将桓婴,过白马津渡黄河,到达河内与刘邦会合,然后护送刘邦南渡黄河从修武回到洛阳。
此时项羽又攻破了成皋,到达洛阳附近的巩县(河南郑州)。双方在巩县交战,楚军大败,不能继续西进。刘邦在巩县遏制了楚军的攻势后,乘胜追击,意图夺回成皋,楚军坚守成皋险要,汉军攻之不下。
刘邦打算放弃进攻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谋士郦食其劝阻刘邦不要退却,并向刘邦说明了敖仓的重要性,放弃成皋与荥阳就意味着放弃敖仓。此时楚军后方受到靳歙的牵制,不能全力攻打敖仓,郦食其劝刘邦务必加紧进攻成皋,收复荥阳,坚守敖仓。并且郦食其自请出使齐国,劝说齐王田广降汉。
郦食其不辱使命,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说齐王归降。齐王田广同意归降于汉,撤去了历城(山东济南)的守军,示无反意,并与郦食其纵酒庆祝。韩信从灌婴口中得知刘邦已失荥阳与成皋,洛阳危急,并且齐国已被郦食其说降。韩信在蒯通的蛊惑下,认为楚汉相争,齐王得利,决定自己去当齐王,擅自攻打齐国撤去防守的历城。齐王大怒,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将郦食其烹杀。田广急忙派齐军再次防守历城,韩信不能攻下。
15、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攻下历城(山东济南),自立为齐王。项羽此时北有韩信,西有刘邦,南有靳吸,为了避免楚军被汉军三面包围,十面埋伏,项羽派武涉赴齐国,游说韩信,劝他发兵助楚,攻打刘邦。但齐国的汉将都是刘邦的亲信,韩信调动起来不方便,韩信于是以"汉王刘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为由拒绝了武涉的请求。
韩信不仅没有听从武涉的建议助楚,反而命令御史大夫灌婴离开齐国,趁机率汉骑南下攻楚。首先进攻楚国的鲁地,大破楚将薛公杲于鲁北(山东曲卑)。南下再破薛郡(山东滕州),攻博阳(山东泰安),进军至下相(江苏宿迁),夺取虑、僮、徐等县(皆在安徽宿州)。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国城邑。项羽急忙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北渡淮河,在下邳(江苏徐州)大破项声、郯公军,将薛公杲斩首,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俘虏楚柱国项佗,降服留(江苏沛县,留侯张良封地)、薛(山东滕州)、沛(江苏沛县)、酂(河南商丘)、萧(江苏徐州)、相(安徽淮北)等县,彭城沦陷拉开了垓下之战的序幕。灌婴攻陷彭城荡平淮北后,离开齐王韩信,后来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周口)。
公元前203年八月,由于粮道被切断,楚军粮尽,项羽被迫议和,刘邦此时未能调来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援军,无法打败楚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这就是着名的鸿沟议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亦欲西返。和约定立后,刘邦派使者至楚营请求放还刘邦家属,但都一一遭到拒绝。后来侯生往使,成功说服项羽放还刘邦家人。此时灌婴已攻克楚国的都城彭城,这对西楚是一个致命打击,项羽此时可以说是已经大势已去,变成了一条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只能带着残兵败将四处逃窜。项羽对夺回彭城没有信心,只好离开荥阳向南撤退至固陵(今河南周口太康)。
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追击项羽,命令靳歙先击破盘踞在济阳(山东济南)的项悍,此时灌婴还在平定彭城周边之地。到了阳夏南(河南周口),刘邦停止进军,派使者招韩信、彭越前来会合,韩信当了齐王后,欲坐观楚汉成败,拒绝了刘邦的调遣,彭越亦以魏地刚刚平定不能前往为由予以拒绝。刘邦追项羽至固陵,因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攻击,大败。楚将宋灵常突然降汉,项羽后院失火,被迫逃到陈县(今河南周口淮阳)。
公元前203年十一月,汉将靳歙从济阳来到颐乡与刘邦会合,同时灌婴平定淮北以后也来到苦县的颐乡(今河南周口)与刘邦会合。颐乡会师以后,汉军对驻陈的楚军形成东西夹击合围之势,大败项羽,县令陈利几降汉。项羽在陈县战败后,率残兵败将继续南逃到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城父集)。
此时汉将刘贾已经攻占了寿春(寿春是楚国故都),项羽无心攻打寿春(今安徽淮南),立即调转马头,转向东南方逃跑,据守在城父。刘贾派人策反了西楚的大司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县(今安徽六安舒城,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里。周殷是舒城周氏的始祖,东吴周瑜、东晋周兴嗣、南唐周宗、南宋周敦颐、元末周子旺、明末周延儒、清末周祖培以及民国周恩来等都出自这一支,这支堪称是乱世枭雄。舒城周氏起源于奔楚还书的王子朝,文王梦熊,授之以书,熊侯乃有荆湘之地,绛城周氏起源于绛侯周勃。根据目前的证据显示,五朝遗民中,残尧部落逃到了徐州,残舜部落逃到了湘江,残夏部落逃到了巫山,残商部落逃到了开封,残周部落逃到了六安。此外,残秦逃到了广安,残楚逃到了彬州,残汉逃到了四川,残晋逃到了建业,残隋逃到了淮南,残唐逃到了江宁,残宋逃到了崖山,残元逃到了和林,残天完逃到了朝鲜,残明逃到了云南,残清逃到了满洲,残民国逃到了台湾,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之兵屠戮了六县(今安徽六安,是古代皋陶的封地),与英布一同北上,与刘贾会合,离开寿春,前往城父攻打项羽。身在齐国的韩信,见项羽大败,三分天下已经无望,于是离开齐国,来到城父与刘邦会合。最后,汉军血洗城父,城中的楚军被屠戮殆尽。项羽带楚军逃离城父,逃至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
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汉军迅速跟上,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四面楚歌,军心瓦解。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生。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唱罢,虞姬拔剑自刎于楚王项羽面前。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是夜项羽率800余骑兵趁夜突围南逃,天明后刘邦方才发觉,遂派灌婴率数千骑兵追击。楚军渡过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骑,逃至阴陵(今安徽滁州定远县西北)时又迷路了,项羽向一个庄稼汉问路,庄稼汉诓骗他左行,结果陷于沼泽,致使汉军追上。至东城(今安徽滁州定远县境内)时,仅剩下28骑,项羽自度难以脱身,却依然说:"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逃至乌江(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东北乌江镇)时,项羽身边的亲卫全部牺牲,乌江亭长梅彬力劝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接着在力杀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16、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大宴群臣,召开战后总结表彰大会,只见刘邦朗声说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然后刘邦深情演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群臣无不欢欣鼓舞,热烈鼓掌,天下似乎从此安定起来,这就是刘邦以逸待劳、笑傲江湖的画面。刘邦在楚河汉界打败项羽以后,汉朝大约经历了四百年,年代顺序依次是“邦惠恭弘,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玄侯;秀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恒灵献,备禅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河汉界的战场上,刘邦重金悬赏西楚项羽的残部,汉军中围困项羽的将领争先抢夺项羽的心腹手足部将,最终只有五人脱颖而出,刘邦随后对他们进行了重赏:王翳,擒获了项羽先头部队的首领,封为杜衍侯(山东泰安);吕胜,擒获了项羽左翼部队的首领,封为涅阳侯(河南南阳);吕马童,擒获了项羽右翼部队的首领,被封为中水侯(河北沧州);杨喜,擒获了项羽左蹄部队的首领,封为赤泉侯(河南平顶山);杨武,擒获了项羽右蹄部队的首领,封为吴房侯(河南驻马店)。赤泉侯杨喜与弘农杨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汉丞相杨敞是弘农杨氏的始祖(弘农在今陕西华阴),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司马迁曾向董仲舒学习四书五经并被董仲舒推荐担任太史令,司马迁后来受陇西李陵牵连被处以极刑,司马迁宫刑后被汉武帝贬为中书令开始编写《史记》,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对刘汉皇室的过度批露让《史记》一度成为禁书,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后来在汉宣帝时期帮忙出版发行了《史记》。赤泉侯杨喜正是杨敞的曾祖父(司马迁则是杨喜的孙辈亲家、杨敞的岳父、杨恽的外公,杨敞开辟了弘农杨氏),而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居然是弘农杨氏,唐玄宗时朝与高力士齐名的镇压过岭南黑帝梅玄成的威猛太监杨思勖也是出自弘农杨氏,元末的悲剧英雄镇压过红巾起义的苗兵领袖杨完者也是出自弘农杨氏,可以说是项羽的一次褪变成就了一个王朝。
仿佛所有的悲剧,都是这种模式:开始笑得越开心,结尾哭得越伤心。遥想项羽当年,大破秦军四十万,火烧咸阳三个月,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连刘邦的精明头脑,见利忘义,在他面前都显得有点黯然失色。他用有仇必报,狂妄自大的表演,为我们点燃了秦朝末年最美的火花,让那个“暴秦久矣”的年代逐渐划上句点。我们于是记住了那个“亡秦必楚”的项燕,记住了那个“北定中原”的项渠,记住了那个“破釜沉舟”的项籍。虞舜战死时,潇湘二妃泪洒斑竹;项羽战死时,虞姬的鲜血化作春草虞美人。他用灿烂的笑容,向我们诠释了怎样做一个在情场,牌场,战场场场得意的人。阅尽沉浮、洗尽铅华,但愿他依旧是那个当之无愧的西楚帝君。
斗破小说网:(www.doupome.com)